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芳香族希夫碱修饰的Mn羰基配合物的合成、表征及CO缓释和生物活性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一 引言第9-31页
    1.1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概述第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一氧化碳缓释分子(CORMS)的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过渡金属CO缓释剂的研究现状第10-23页
    1.3 希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概述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希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希夫碱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第27-29页
    1.4 论文选题目的及依据第29-31页
二 Mn金属羰基配合物的合成第31-44页
    2.1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32页
    2.2 配体的合成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配体3-N-(吡啶-2-基亚甲基)吡啶-3-胺L1的合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配体4-N-(2'-吡啶基亚胺基)苯甲酸L2的合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配体2-((吡啶-3-亚氨基)甲基)苯酚L3的合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配体4-((2-羟基亚苄基)氨基)苯甲酸L4的合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配体1,2-二(吡啶-2-亚甲基)肼L5的合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配体双(吡啶-2-基亚甲基)苯-1,4-二胺L6的合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配体2,2'(1,4-亚苯基双(氮烷基亚基))双(甲烷亚基))二苯酚L7的合成第34-35页
    2.3 Mn羰基配合物的合成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配合物Mn(CO)_3BrL1(1)的合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配合物Mn(CO)_3BrL2(2)的合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配合物Mn(CO)_3BrL3(3)的合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配合物Mn(CO)_3BrL4(4)的合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配合物Mn2(CO)6Br_2L5(5)的合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配合物Mn2(CO)6Br_2L6(6)的合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配合物Mn2(CO)6Br_2L7(7)的合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配合物[Mn(CO)_2(PPh_3)_2L1]ClO_4(8)的合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配合物[Mn(CO)_2(PPh_3)_2L2]ClO_4(9)的合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配合物[(Mn(CO)_3)2(PPh_3)2L5](ClO_4)_2(10)的合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1 配合物[(Mn(CO)_3)2(PPh_3)2L6](ClO_4)_2(11)的合成第41-42页
    2.4 晶体结构测试与分析第42页
    2.5 CO缓释性能测试方法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CO缓释测试主要试剂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CO缓释测试实验方法第42页
    2.6 配合物细胞活性研究方法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细胞成像实验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细胞毒性试验(MTT实验)第43-44页
三 结果与讨论第44-102页
    3.1 配合物的反应条件和溶解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配合物1-11的溶解性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配合物1-11的合成反应条件第44-45页
    3.2 配合物的红外谱图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3.3 配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3.4 配合物的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48-54页
    3.5 配合物的结构第54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54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配合物的结构推测第68-71页
    3.6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3.7 晶体的X-射线粉末衍射谱图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3.8 配合物的一氧化碳缓释性能分析第74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8.1 配合物的光激发CO缓释性能第74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8.2 配合物的巯基取代CO缓释性能第92-93页
    3.9 配合物的生物活性探究第93-102页
        3.9.1 配合物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第93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9.2 配合物的细胞毒性试验(MTT实验)第98-102页
四 结论第102-103页
五 参考文献第103-109页
附图第109-116页
致谢第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主链含蒽酮结构的聚芳酰胺和聚芳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
下一篇:路易斯酸活化的乙酰氨氧基离去基的糖基化反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