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序言 | 第10-14页 |
第1章 财经类教育图书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1 什么是财经类教育图书 | 第14-15页 |
1.1.1 财经类教育图书的含义 | 第14页 |
1.1.2 财经类教育图书的分类及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 教育图书出版的质量现状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财经类教育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 | 第16-29页 |
2.1 图书编校质量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2.2 财经类教育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类型及表现 | 第17-29页 |
2.2.1 政治性差错 | 第17页 |
2.2.2 知识时效性差错 | 第17-18页 |
2.2.3 公式差错 | 第18-19页 |
2.2.4 字母、符号差错 | 第19-20页 |
2.2.5 数据差错 | 第20-22页 |
2.2.6 图表差错 | 第22-24页 |
2.2.7 量和单位差错 | 第24-25页 |
2.2.8 财经术语差错 | 第25-27页 |
2.2.9 知识性差错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财经类教育图书编校质量问题成因 | 第29-38页 |
3.1 源头症结:原稿质量低下 | 第29页 |
3.2 把关松弛:“编辑不专业” | 第29-32页 |
3.2.1 编辑“不专业” | 第30-31页 |
3.2.2 “编辑”不专业 | 第31-32页 |
3.3 出版单位失误:制度落实不到位 | 第32-33页 |
3.3.1 审稿步骤未落实 | 第32页 |
3.3.2 学习制度未落实 | 第32-33页 |
3.3.3 出版受条件制约 | 第33页 |
3.4 合作出版:多方相互推诿责任 | 第33-35页 |
3.5 监管缺失: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 | 第35-38页 |
3.5.1 以抽查形式为主的监管无法实现真正的监管 | 第35-36页 |
3.5.2 图书质量标准未分级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提高财经类教育图书编校质量的措施 | 第38-47页 |
4.1 优选编写老师,控制原稿质量 | 第38-39页 |
4.1.1 成立财经专业作者库 | 第38页 |
4.1.2 建立作者队伍考评制度 | 第38-39页 |
4.2 提高编辑素质,把关稿件质量 | 第39-40页 |
4.2.1 保持对专业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| 第39页 |
4.2.2 编辑的自主学习 | 第39-40页 |
4.3 出版单位落实制度,优化内部管理 | 第40-43页 |
4.3.1 把编校质量作为动态考核标准 | 第40-41页 |
4.3.2 定期组织编辑人员学习交流 | 第41-42页 |
4.3.3 人机结合,开拓编校思路 | 第42页 |
4.3.4 建立专业出版团队 | 第42-43页 |
4.4 加强社会监督,建立财经出版协会 | 第43-44页 |
4.5 国家、地方完善质检工作,尝试体制创新 | 第44-47页 |
4.5.1 坚持进行图书质量检查工作 | 第44页 |
4.5.2 尝试制度创新或开放试点 | 第44-45页 |
4.5.3 编辑继续教育制度需专项化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