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1.1.1 课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分散养猪废水特点及污染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分散养猪废水处理技术 | 第13-18页 |
1.3.1 源分离工艺 | 第13-14页 |
1.3.2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| 第14-16页 |
1.3.3 生态处理 | 第16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分散养猪冲洗水ABR处理性能研究 | 第21-34页 |
2.1 ABR工艺处理养猪废水研究现状 | 第21页 |
2.2 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2.1 试验材料 | 第21-22页 |
2.2.2 试验装置 | 第22页 |
2.2.3 试验方法 | 第22页 |
2.2.4 分析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2页 |
2.3.1 ABR启动特性 | 第23-24页 |
2.3.2 ABR间歇进水日运行结果 | 第24-26页 |
2.3.3 单个进水周期内污染物去除性能 | 第26-28页 |
2.3.4 间歇式ABR中DOM荧光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5 ABR间歇运行的影响因素 | 第29-32页 |
2.4 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功能分区型人工湿地强化TN去除区运行性能研究 | 第34-54页 |
3.1 湿地强化TN去除方法研究 | 第34-36页 |
3.2 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36-39页 |
3.2.1 试验材料 | 第36页 |
3.2.2 试验装置 | 第36-38页 |
3.2.3 试验方法 | 第38页 |
3.2.4 分析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9-52页 |
3.3.1 功能分区型人工湿地强化TN去除区的启动特征 | 第39-41页 |
3.3.2 人工湿地结构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3.3.3 运行参数的影响 | 第44-49页 |
3.3.4 单个进水周期内污染物去除性能 | 第49-52页 |
3.3.5 人工湿地中DOM的降解 | 第52页 |
3.4 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人工湿地氮磷迁移转化解析 | 第54-63页 |
4.1 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54-55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54页 |
4.1.2 实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4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2页 |
4.2.1 沸石对氮磷的吸附特性 | 第55-57页 |
4.2.2 氮的迁移转化 | 第57-60页 |
4.2.3 磷的迁移转化 | 第60-62页 |
4.3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微生物学分析 | 第63-72页 |
5.1 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63-64页 |
5.1.1 实验材料 | 第63页 |
5.1.2 分析方法 | 第63-64页 |
5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4-70页 |
5.2.1 微生物电镜扫描(SEM)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2.2 ABR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| 第65-66页 |
5.2.3 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| 第66-68页 |
5.2.4 温度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5.3 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六章 湿地的堵塞及解决措施 | 第72-76页 |
6.1 人工湿地堵塞情况 | 第72页 |
6.2 湿地堵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2-74页 |
6.2.1 布水系统 | 第72-73页 |
6.2.2 基质 | 第73页 |
6.2.3 集水系统 | 第73页 |
6.2.4 有机负荷 | 第73页 |
6.2.5 悬浮物 | 第73-74页 |
6.2.6 溶解氧环境 | 第74页 |
6.2.7 湿地植物 | 第74页 |
6.3 堵塞问题的解决措施 | 第74-75页 |
6.3.1 一级强化预处理 | 第75页 |
6.3.2 营造好氧环境 | 第75页 |
6.3.3 停床整修 | 第75页 |
6.3.4 更换基质 | 第75页 |
6.4 小结 | 第75-76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76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