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0-12页 |
1.2.1 负泊松比材料的研究概况 | 第10-11页 |
1.2.2 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13-33页 |
2.1 引言 | 第13-19页 |
2.1.1 负泊松比多孔材料简介 | 第13-16页 |
2.1.2 负泊松比多孔材料的力学特性分析 | 第16-19页 |
2.2 均匀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19-25页 |
2.2.1 有限元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2.2 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2.3 均匀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| 第21-23页 |
2.2.4 均匀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| 第23-25页 |
2.3 均匀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25-32页 |
2.3.1 有限元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3.2 均匀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| 第26-30页 |
2.3.3 均匀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| 第30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角度梯度型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33-48页 |
3.1 引言 | 第33-34页 |
3.2 角度梯度型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34-40页 |
3.2.1 有限元模型 | 第34-35页 |
3.2.2 角度梯度型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| 第35-38页 |
3.2.3 角度梯度型六边形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| 第38-40页 |
3.3 角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40-46页 |
3.3.1 有限元模型 | 第40-41页 |
3.3.2 角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| 第41-44页 |
3.3.3 角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| 第44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厚度梯度型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48-70页 |
4.1 引言 | 第48页 |
4.2 厚度梯度型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48-55页 |
4.2.1 有限元模型 | 第48-49页 |
4.2.2 厚度梯度型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| 第49-52页 |
4.2.3 厚度梯度型正六边形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| 第52-55页 |
4.3 厚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性能 | 第55-67页 |
4.3.1 有限元模型 | 第55-57页 |
4.3.2 厚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变形模式和动态响应 | 第57-61页 |
4.3.3 厚度梯度型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| 第61-6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7-7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3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