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1 星载原子钟特性方面 | 第10-11页 |
1.2.2 星载原子钟钟差模型预报方面 | 第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星载原子钟性能分析基本理论 | 第13-25页 |
2.1 主要指标 | 第13-15页 |
2.1.1 准确度 | 第13页 |
2.1.2 相位 | 第13页 |
2.1.3 频率 | 第13-14页 |
2.1.4 频漂 | 第14页 |
2.1.5 稳定度 | 第14-15页 |
2.2 星载钟数据预处理 | 第15-16页 |
2.2.1 相位与频率数据转换 | 第15页 |
2.2.2 异常值探测与处理 | 第15-16页 |
2.3 卫星钟差模型与频偏、频漂估计方法 | 第16-18页 |
2.3.1 卫星钟差模型 | 第16页 |
2.3.2 频偏估计方法 | 第16-17页 |
2.3.3 频漂估计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4 卫星钟稳定度计算方法 | 第18-24页 |
2.4.1 标准方差 | 第18-19页 |
2.4.2 阿伦方差 | 第19页 |
2.4.3 重叠阿伦方差 | 第19-20页 |
2.4.4 改进阿伦方差 | 第20页 |
2.4.5 时间方差 | 第20页 |
2.4.6 阿伦总方差 | 第20-21页 |
2.4.7 改进总方差 | 第21页 |
2.4.8 时间总方差 | 第21-22页 |
2.4.9 哈达玛方差 | 第22页 |
2.4.10 重叠哈达玛方差 | 第22-23页 |
2.4.11 哈达玛总方差 | 第23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星载原子钟钟差预报基本方法 | 第25-32页 |
3.1 卫星钟差预报模型 | 第25-28页 |
3.1.1 多项式预报模型 | 第25-26页 |
3.1.2 周期项预报模型 | 第26页 |
3.1.3 灰色模型 | 第26-28页 |
3.1.4 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| 第28页 |
3.2 卫星钟差参数估计方法 | 第28-31页 |
3.2.1 序贯最小二乘参数估计 | 第28-30页 |
3.2.2 卡尔曼滤波参数估计 | 第30-3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BDS/GALILEO星载原子钟的中长期特性分析 | 第32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32页 |
4.2 北斗在轨星载钟中长期特性分析 | 第32-40页 |
4.2.1 BDS在轨卫星概况 | 第32-33页 |
4.2.2 BDS星载钟的相位、频率、频漂、残差特性分析 | 第33-38页 |
4.2.3 BDS星载钟的稳定性特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3 伽利略在轨星载钟中长期特性分析 | 第40-45页 |
4.3.1 Galileo星载钟的相位、频率、频漂、残差特性分析 | 第40-44页 |
4.3.2 Galileo星载钟的稳定性特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BDS星载钟的短期钟差预报算例分析 | 第47-55页 |
5.1 数据方案说明 | 第47-48页 |
5.2 二次多项式模型算例 | 第48-50页 |
5.3 灰色模型算例 | 第50-53页 |
5.4 两种模型算例对比 | 第5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研究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