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文言短篇神怪小说中的儒士形象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—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一、神怪小说概念界定 | 第8-9页 |
二、选题的意义 | 第9-11页 |
三、研究文本范围 | 第11-13页 |
四、学界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五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儒士形象的分类研究 | 第18-38页 |
一、按社会地位划分 | 第18-22页 |
(一) 尚未入仕的儒生 | 第18-20页 |
(二) 掌握实权的官员 | 第20-22页 |
二、按处世原则划分 | 第22-28页 |
(一) 恪守礼教型 | 第22-25页 |
(二) 背弃礼教型 | 第25-28页 |
三、按才能技艺划分 | 第28-33页 |
(一) 只学作文的儒士 | 第28-29页 |
(二) 文武双全的儒士 | 第29-31页 |
(三) 士商结合的儒士 | 第31-33页 |
四、按生命种类划分 | 第33-38页 |
(一) 人间儒士 | 第33-35页 |
(二) 神界儒士 | 第35-36页 |
(三) 鬼界儒士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儒士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 | 第38-58页 |
一、关于世态——黑暗现实的挖掘 | 第38-43页 |
(一) 对世情凉薄的讽刺 | 第38-40页 |
(二) 对官场肮脏的痛恨 | 第40-42页 |
(三) 对时代动乱的叹息 | 第42-43页 |
二、关于信仰——鬼神之意的神秘 | 第43-47页 |
(一) 果报——带有劝诫意味的演绎 | 第44-45页 |
(二) 意外——带有戏谑意味的质疑 | 第45-47页 |
三、关于人生——浮生若梦的慨叹 | 第47-51页 |
(—) 梦境——转瞬即逝的欢乐 | 第47-49页 |
(二) 现实——无可奈何的释然 | 第49-51页 |
四、关于传统——取舍之间的挣扎 | 第51-58页 |
(一) 金榜题名——对科举的执念与怨念 | 第51-53页 |
(二) 洞房花烛——对婚恋的旧识与新解 | 第53-58页 |
第四章 儒士形象的艺术魅力分析 | 第58-66页 |
一、个性形象的趣味 | 第58-60页 |
(一) 标新立异的行为 | 第58-59页 |
(二) 机智幽默的语言 | 第59-60页 |
二、沦为配角的儒士 | 第60-66页 |
(一) 质量上——为女性形象所超越 | 第61-63页 |
(二) 数量上——为其他形象所湮没 | 第63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