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7页 |
1.1 生物电阻抗测量理论 | 第11-17页 |
1.1.1 生物组织的电特性 | 第11-14页 |
1.1.2 阻抗测量技术 | 第14-17页 |
1.2 电阻抗成像技术概述 | 第17-23页 |
1.2.1 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2.2 电阻抗成像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3页 |
1.3 基于扫描电极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概述 | 第23-25页 |
1.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开放式电阻抗成像正问题和逆问题的研究 | 第27-56页 |
2.1 有限元分析 | 第28-32页 |
2.1.1 二维模型的有限元离散 | 第29-32页 |
2.1.2 三维模型的有限元离散 | 第32页 |
2.2 场域模型的确定 | 第32-34页 |
2.3 开放式电阻抗正问题的仿真研究 | 第34-35页 |
2.4 开放式电阻抗成像逆问题的仿真研究 | 第35-54页 |
2.4.1 牛顿-拉夫逊算法 | 第36-38页 |
2.4.2 电流激励方式的选取 | 第38-41页 |
2.4.3 电极的个数与重建目标位置的关系 | 第41-44页 |
2.4.4 变差正则化算法 | 第44-45页 |
2.4.5 混合变差正则化算法 | 第45-54页 |
2.5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相关内容所发表、录用的论文和申请国家专利情况如下 | 第55-56页 |
第三章 基于扫描电极的 OEIT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| 第56-71页 |
3.1 硬件测量系统 | 第56-67页 |
3.1.1 扫描电极的设计 | 第57-59页 |
3.1.2 差动恒流源电路的设计 | 第59-67页 |
3.2 软件控制系统 | 第67-68页 |
3.3 基于盐水槽模型的实验验证 | 第68-69页 |
3.4 小结 | 第69-70页 |
相关内容所发表、录用的论文和申请国家专利如下 | 第70-71页 |
第四章 基于扫描电极的 OEIT 驱动模式与重建算法的优化 | 第71-93页 |
4.1 电流激励方式的优化 | 第72-75页 |
4.1.1 电流激励电极个数的优化 | 第72-74页 |
4.1.2 电流激励次数的优化 | 第74-75页 |
4.2 电压测量方式的优化 | 第75-80页 |
4.2.1 电压测量点个数的优化 | 第76-77页 |
4.2.2 盐水槽实验验证 | 第77-80页 |
4.3 电极接触面积对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影响 | 第80-85页 |
4.3.1 电极接触面积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| 第81-82页 |
4.3.2 电极接触面积对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质量的影响 | 第82-85页 |
4.4 基于扫描电极的开放式电阻抗成像自适应优化算法的研究 | 第85-91页 |
4.4.1 自适应优化算法 | 第85-88页 |
4.4.2 自适应优化算法的仿真研究 | 第88-90页 |
4.4.3 自适应优化算法的仿体实验研究 | 第90-91页 |
4.5 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五章 基于扫描电极的三维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仿真研究 | 第93-103页 |
5.1 电流激励方式的选取 | 第93-95页 |
5.2 电流激励电极个数的选取 | 第95-97页 |
5.3 电流激励次数的优化 | 第97-100页 |
5.4 基于扫描电极的三维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电压测量方式的研究 | 第100-101页 |
5.5 小结 | 第101-103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3-108页 |
6.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| 第103-105页 |
6.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05-106页 |
6.3 研究工作展望 | 第106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16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16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