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镁及镁合金的概述 | 第13-18页 |
1.2.1 镁及镁合金的性质和特点 | 第13-14页 |
1.2.2 镁合金的应用 | 第14-17页 |
1.2.3 变形镁合金材料的发展现状 | 第17页 |
1.2.4 Mg-Zn 系稀土变形镁合金 | 第17-18页 |
1.3 变形镁合金塑性加工技术 | 第18-20页 |
1.3.1 挤压 | 第18-19页 |
1.3.2 轧制 | 第19页 |
1.3.3 锻造 | 第19页 |
1.3.4 冲压 | 第19-20页 |
1.3.5 拉拔 | 第20页 |
1.3.6 超塑成型 | 第20页 |
1.4 镁合金流变应力行为研究 | 第20-26页 |
1.4.1 高温流变应力模型 | 第20-21页 |
1.4.2 动态再结晶模型 | 第21-23页 |
1.4.3 塑性加工图 | 第23-26页 |
1.5 课题的研究背景、内容、目的及意义 | 第26-30页 |
1.5.1 研究目的 | 第26-27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27页 |
1.5.3 技术路线 | 第27页 |
1.5.4 创新之处 | 第27-28页 |
1.5.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28-30页 |
2 第二相对 Mg-2.0Zn-0.3Zr-x(wt.%)Y 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| 第30-54页 |
2.1 第二相对 Mg-2.0Zn-0.3Zr-x(wt.%)Y 变形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| 第30-44页 |
2.1.1 前言 | 第30-31页 |
2.1.2 实验合金材料成分设计和制备 | 第31-33页 |
2.1.3 显微组织观察 | 第33-34页 |
2.1.4 物相分析 | 第34-37页 |
2.1.5 挤压态合金断口扫描 | 第37-38页 |
2.1.6 Y 元素对挤压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2.1.7 Y 元素对挤压态合金吸收能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2.1.8 研究第二相对镁合金热变形行为影响的重要性 | 第41-42页 |
本章节小结 | 第42-44页 |
2.2 含不同体积分数 I-相 Mg-Zn-Zr-Y 合金的制备 | 第44-54页 |
2.2.1 前言 | 第44-45页 |
2.2.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45页 |
2.2.3 显微组织观察 | 第45-47页 |
2.2.4 物相分析和热分析 | 第47-49页 |
2.2.5 显微硬度分析 | 第49-51页 |
2.2.6 铸造性能分析 | 第51-52页 |
本章节小结 | 第52-54页 |
3 第二相对 Mg-2.0Zn-0.3Zr-x(wt.%)Y 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演变及热加工性的影响 | 第54-134页 |
3.1 Mg-2.0Zn-0.3Zr 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热加工性的研究 | 第54-68页 |
3.1.1 前言 | 第54-55页 |
3.1.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55页 |
3.1.3 真应力-应变曲线 | 第55-56页 |
3.1.4 热变形参数及本构方程的计算 | 第56-59页 |
3.1.5 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| 第59-63页 |
3.1.6 热加工性评判 | 第63-65页 |
本章节小结 | 第65-68页 |
3.2 W-相对 Mg-2.0Zn-0.3Zr-0.9Y 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热加工性的影响 ...... | 第68-84页 |
3.2.1 前言 | 第68页 |
3.2.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68-69页 |
3.2.3 铸态显微组织观察 | 第69-70页 |
3.2.4 真应力-应变曲线 | 第70-71页 |
3.2.5 热变形参数及本构方程的计算 | 第71-73页 |
3.2.6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| 第73-75页 |
3.2.7 W-相在热变形过程中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| 第75-81页 |
3.2.8 热加工性 | 第81-82页 |
本章节小结 | 第82-84页 |
3.3 18R LPSO 相对 Mg-2.0Zn-0.3Zr-5.8Y 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热加工性的影响 | 第84-100页 |
3.3.1 前言 | 第84-85页 |
3.3.2 实验方法与表征 | 第85页 |
3.3.3 Mg-2.0Zn-0.3Zr-5.8Y 合金铸态组织 | 第85-86页 |
3.3.4 真应力-应变曲线 | 第86-88页 |
3.3.5 本构方程 | 第88-89页 |
3.3.6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| 第89-92页 |
3.3.7 动态再结晶演变 | 第92-97页 |
3.3.8 热加工性 | 第97-98页 |
本章节小结 | 第98-100页 |
3.4 14H LPSO 相对 Mg-2.0Zn-0.3Zr-5.8Y 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热加工性的影响 | 第100-116页 |
3.4.1 前言 | 第100页 |
3.4.2 实验方法与表征 | 第100-101页 |
3.4.3 含 14H LPSO 结构的 Mg-2.0Zn-0.3Zr-5.8Y 合金 | 第101-102页 |
3.4.4 真应力-应变曲线 | 第102-103页 |
3.4.5 本构方程计算 | 第103-105页 |
3.4.6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| 第105-107页 |
3.4.7 动态再结晶演变规律 | 第107-112页 |
3.4.8 热加工性 | 第112-114页 |
本章节小结 | 第114-116页 |
3.5 I-相对 Mg-2.0Zn-0.3Zr-0.2Y 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及热加工性的影响 | 第116-134页 |
3.5.1 前言 | 第116-117页 |
3.5.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117页 |
3.5.3 含 I-相 Mg-2.0Zn-0.3Zr-0.2Y 合金显微组织 | 第117-118页 |
3.5.4 真应力-应变曲线 | 第118-119页 |
3.5.5 热变形参数及本构方程的计算 | 第119-121页 |
3.5.6 动态再结晶模型 | 第121-123页 |
3.5.7 动态再结晶演变及机理 | 第123-130页 |
3.5.8 热加工性评判 | 第130-131页 |
本章节小结 | 第131-134页 |
4 结论 | 第134-138页 |
致谢 | 第138-1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0-158页 |
附录 | 第1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