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磁流变阻尼器的开发与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外磁流变阻尼器开发及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磁流变阻尼器减震技术及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单出杆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气体补偿式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与制作 | 第16-35页 |
2.1 引言 | 第16页 |
2.2 磁流变阻尼器设计结构的确定 | 第16-18页 |
2.2.1 补偿机构的选择 | 第16-17页 |
2.2.2 磁流变阻尼器类型的确定 | 第17-18页 |
2.3 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计算公式 | 第18-20页 |
2.4 气体补偿式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公式推导 | 第20-22页 |
2.5 基本参数设计确定 | 第22-24页 |
2.6 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补偿结构的设计 | 第24-31页 |
2.6.1 补偿机构初始补偿压强的设计 | 第25-26页 |
2.6.2 补偿机构体积与高度设计 | 第26-27页 |
2.6.3 补偿机构的刚度和频率计算 | 第27-30页 |
2.6.4 底部磁流变液的体积验算 | 第30-31页 |
2.7 磁流变阻尼器的加工制作 | 第31-33页 |
2.7.1 材料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2.7.2 活塞杆的加工处理 | 第32页 |
2.7.3 线圈的处理 | 第32页 |
2.7.4 磁流变液灌装 | 第32-33页 |
2.7.5 磁流变液与高压氮气密封 | 第33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磁流变阻尼器性能测试与分析研究 | 第35-63页 |
3.1 引言 | 第35页 |
3.2 试验设置及说明 | 第35-36页 |
3.2.1 试验设置 | 第35-36页 |
3.2.2 试验说明 | 第36页 |
3.3 磁流变阻尼器设计性能仿真与试验验证 | 第36-39页 |
3.3.1 性能仿真与性能试验结果对比 | 第38-39页 |
3.4 阻尼力及示功曲线研究 | 第39-52页 |
3.4.1 磁流变阻尼器耗能特性研究 | 第39-43页 |
3.4.2 频率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4.3 电流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4.4 激励振幅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3.4.5 温度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4.6 初始补偿压强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3.4.7 浮动活塞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4.8 中间位置试验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5 速度与阻尼力滞回关系曲线研究 | 第52-61页 |
3.5.1 速度与阻尼力滞回关系曲线特性 | 第53-56页 |
3.5.2 滞回环产生的内在机理分析 | 第56-58页 |
3.5.3 滞回环形状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 | 第58-59页 |
3.5.4 滞回环宽度的公式推导 | 第59-6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4章 磁流变阻尼器动态模型的建立 | 第63-81页 |
4.1 引言 | 第63页 |
4.2 磁流变阻尼器参数化建模 | 第63-74页 |
4.2.1 建立动力学模型的方法比较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2.2 已有的参数化模型简介 | 第64-66页 |
4.2.3 采用已有参数化模型建模 | 第66-70页 |
4.2.4 新参数化模型的提出与建模 | 第70-74页 |
4.3 非参数化建模 | 第74-78页 |
4.4 动力学模型的反向建立 | 第78-8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结论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90页 |
附录 | 第90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