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环境—管理”双重视角下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1.2.1 水资源利用效率 | 第12-13页 |
1.2.2 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2.3 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 | 第15-16页 |
1.2.4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策略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8-22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22-32页 |
2.1 相关理论 | 第22-25页 |
2.1.1 技术效率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1.2 生产前沿面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 水资源利用效率 | 第25-28页 |
2.2.1 水资源与水资源利用 | 第25页 |
2.2.2 水资源利用效率内涵 | 第25-27页 |
2.2.3 水资源利用效率特点 | 第27-28页 |
2.2.4 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指标 | 第28页 |
2.3 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方法 | 第28-31页 |
2.3.1 随机前沿分析(SFA) | 第29页 |
2.3.2 数据包络分析(DEA) | 第29-31页 |
2.4 DEA-SFA三阶段分析思路 | 第31-32页 |
3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 | 第32-50页 |
3.1 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模型 | 第32-33页 |
3.2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| 第33-36页 |
3.2.1 指标选取 | 第33-34页 |
3.2.2 数据说明 | 第34-36页 |
3.3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| 第36-44页 |
3.3.1 纯技术效率 | 第36-38页 |
3.3.2 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 | 第38-41页 |
3.3.3 综合效率 | 第41-44页 |
3.4 陕西省水资源投入及COD排放冗余分析 | 第44-48页 |
3.4.1 水资源投入冗余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4.2 COD排放冗余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4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0-58页 |
4.1 影响因素的识别与内涵 | 第50-53页 |
4.1.1 识别影响因素 | 第50页 |
4.1.2 影响因素内涵 | 第50-52页 |
4.1.3 数据说明 | 第52-53页 |
4.2 SFA回归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2.1 SFA回归模型构建 | 第53-54页 |
4.2.2 结果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策略 | 第58-68页 |
5.1 水资源利用效率第三阶段测度 | 第58-62页 |
5.1.1 第三阶段分析思路 | 第58页 |
5.1.2 结果分析 | 第58-62页 |
5.2 水资源利用效率解构 | 第62-63页 |
5.2.1 水资源利用管理效率 | 第62页 |
5.2.2 水资源环境效率 | 第62-63页 |
5.3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| 第63-67页 |
5.3.1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情况分类 | 第63-65页 |
5.3.2 各地市效率提升方向 | 第65页 |
5.3.3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| 第65-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结论 | 第68-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| 第76-77页 |
附录Ⅰ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投入产出要素取值 | 第77-79页 |
附录Ⅱ 影响因素取值 | 第79-81页 |
附录Ⅲ SFA回归结果 | 第81-82页 |
附录Ⅳ 第三阶段水资源利用效率值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