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力系统短路计算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4 系统设计原则 | 第12-13页 |
1.5 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14-23页 |
2.1 系统概述 | 第14页 |
2.2 功能需求分析 | 第14-18页 |
2.2.1 用户权限与SG186整合 | 第14-15页 |
2.2.2 短路计算功能 | 第15-16页 |
2.2.3 数据流程需求 | 第16-18页 |
2.3 交互需求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3.1 分层交互 | 第18-19页 |
2.3.2 快捷访问 | 第19页 |
2.3.3 图形化计算流程 | 第19页 |
2.3.4 过程展示 | 第19页 |
2.4 系统运行环境需求 | 第19-20页 |
2.4.1 硬件环境 | 第19-20页 |
2.4.2 软件环境 | 第20页 |
2.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| 第20-2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系统详细设计 | 第23-47页 |
3.1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3-24页 |
3.2 数据库设计 | 第24-29页 |
3.2.1 数据库设计过程 | 第24-26页 |
3.2.2 数据模型 | 第26页 |
3.2.3 数据库信息构成 | 第26-29页 |
3.3 软件设计编程模块 | 第29-43页 |
3.3.1 短路计算总体流程 | 第29-33页 |
3.3.2 元件电抗电阻计算 | 第33-35页 |
3.3.3 节点导纳矩阵模块 | 第35-38页 |
3.3.4 三相分解模块 | 第38-39页 |
3.3.5 短路电流计算模块 | 第39-43页 |
3.4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原理 | 第43-45页 |
3.4.1 对称分量法 | 第44页 |
3.4.2 短路电流计算原理 | 第44页 |
3.4.3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程序原始数据 | 第44-45页 |
3.5 电力网络矩阵与短路电流建模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5.1 电力网络方程 | 第45页 |
3.5.2 节点电压方程的高斯消去法 | 第45-46页 |
3.5.3 节点编号优化的方法 | 第4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系统实现 | 第47-66页 |
4.1 用户登录 | 第47-48页 |
4.2 短路计算 | 第48-55页 |
4.2.1 输入输出 | 第49-50页 |
4.2.2 新建项目 | 第50-51页 |
4.2.3 短路计算 | 第51页 |
4.2.4 阻抗输入 | 第51-52页 |
4.2.5 客户端操作数据库实现 | 第52-55页 |
4.3 测试算例 | 第55-65页 |
4.3.1 原始数据 | 第56-57页 |
4.3.2 短路电流计算 | 第57-62页 |
4.3.3 软件计算结果 | 第62-6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系统测试 | 第66-73页 |
5.1 测试目的 | 第66-67页 |
5.1.1 测试用例 | 第66页 |
5.1.2 白盒检测及黑盒检测 | 第66-67页 |
5.2 测试环境 | 第67-69页 |
5.2.1 分层结构 | 第67-68页 |
5.2.2 数据库服务器 | 第68页 |
5.2.3 面向开发维护的系统结构 | 第68-69页 |
5.3 测试步骤 | 第69页 |
5.4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69-7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6.1 总结 | 第73页 |
6.2 展望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