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1. 相关概念 | 第14页 |
2. 肾虚型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 | 第14-15页 |
3. 胎动不安的饮食护理现状 | 第15-19页 |
3.1 食疗防治妊娠病的发展概况 | 第15-17页 |
3.2 现代营养学对胎动不安及妊娠期合并症的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3.3 中医食疗药膳对胎动不安及常见妊娠期合并症的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9-38页 |
胎动不安孕妇孕期体质辨识情况调查分析 | 第19-23页 |
1. 研究对象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1 研究对象 | 第19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 研究结果 | 第20-22页 |
2.1 孕妇基线资料 | 第20-22页 |
2.2 体质辨识量表调查结果 | 第22页 |
3. 讨论 | 第22-23页 |
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食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| 第23-38页 |
1. 食疗方案的制定 | 第23-26页 |
1.1 理论依据 | 第23-24页 |
1.2 中医食疗方案的撰写步骤 | 第24页 |
1.3 预实验,形成终稿 | 第24-25页 |
1.4 中医药膳方 | 第25-26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26-38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26-28页 |
2.2 研究内容与干预方法 | 第28-33页 |
2.3 观察指标和测评工具 | 第33-36页 |
2.4 资料收集方法 | 第36页 |
2.5 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6页 |
2.6 伦理考虑 | 第36-37页 |
2.7 质量控制 | 第37-38页 |
研究结果 | 第38-42页 |
1.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| 第38页 |
1.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| 第38页 |
1.2 两组孕妇中医症候积分基线比较 | 第38页 |
2. 药膳干预效果评价 | 第38-42页 |
2.1 药膳干预对孕妇中医症候积分、临床疗效的影响 | 第39页 |
2.2 药膳干预对肾阳虚、肾阴虚、肾气虚症候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2.3 饮食疗法对孕妇妊娠期合并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2.4 饮食疗法对新生儿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讨论 | 第42-46页 |
1. 中医体质辨识调查结果分析 | 第42页 |
2. 补肾安胎药膳作为干预工具的立论依据 | 第42-43页 |
3. 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| 第43页 |
4. 中医药膳饮食干预前后疗效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1 干预前后中医症候情况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2 干预后妊娠期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分析 | 第44页 |
4.3 个性化药膳干预后妊娠期合并症情况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 个性化饮食干预后新生儿情况分析 | 第45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8页 |
1. 研究结论 | 第46页 |
2. 创新与局限 | 第46-47页 |
3. 启示与建议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52-54页 |
附件 | 第54-63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