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齐文学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绪论 | 第9-19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9页 |
第一章 北齐文学的背景 | 第19-30页 |
第一节 自然环境下北齐文学的发展 | 第19-22页 |
第二节 政治背景下北齐文学的发展 | 第22-26页 |
第三节 文化与教育背景下北齐文学的发展 | 第26-30页 |
第二章 北齐文人的心态与北齐文学 | 第30-66页 |
第一节 北齐不同民族文人的心态及其文学创作 | 第31-50页 |
一、 北齐民族融合背景下的胡汉关系 | 第31-36页 |
二、 北齐鲜卑族、汉族文人的心态特征 | 第36-43页 |
三、 北齐不同民族文人的文学创作 | 第43-50页 |
第二节 北齐不同阶层文人的心态及其文学创作 | 第50-61页 |
一、 北齐不同阶层文人的心态特征 | 第50-55页 |
二、 北齐不同阶层文人的文学创作 | 第55-61页 |
第三节 北齐文人的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| 第61-66页 |
一、 以质朴平实为基调,兼受南朝文学影响 | 第62-63页 |
二、 慷慨悲凉之貌 | 第63-64页 |
三、 清新刚健之气 | 第64-66页 |
第三章 北齐重要作家作品及墓志文研究 | 第66-86页 |
第一节 邢邵 | 第66-71页 |
第二节 魏收 | 第71-77页 |
第三节 卢思道 | 第77-80页 |
第四节 北齐的墓志文 | 第80-86页 |
第四章 北齐内外文学交流及其文学 | 第86-120页 |
第一节 北齐内外文学交流的途径 | 第86-100页 |
一、 北齐与梁、陈、北周等国的通使往来 | 第86-93页 |
二、 文人的地域流动 | 第93-98页 |
三、 北齐内部文人之间的文学交流 | 第98-100页 |
第二节 北齐内外文学交流中的重要人物 | 第100-116页 |
一、 邢邵与魏收 | 第101-108页 |
二、 颜之推 | 第108-113页 |
三、 赵郡李氏家族成员 | 第113-116页 |
第三节 北齐内外文学交流的突出影响 | 第116-120页 |
一、 南方文学对北齐文学的影响 | 第116-117页 |
二、 北齐文学对南方文学的影响 | 第117-118页 |
三、 北齐内外文学交流对其文学的促进作用 | 第118-120页 |
第五章 对北齐文学地位的审视 | 第120-124页 |
第一节 北齐文学是北朝文学的繁荣时期 | 第120-121页 |
第二节 北齐的文风是政治环境的产物 | 第121-122页 |
第三节 北齐文学的进步与优越之处 | 第122-124页 |
结语 | 第124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28页 |
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8-129页 |
致谢 | 第129-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