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图表 | 第9-10页 |
1.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关于边境贸易相关的文献 | 第11-12页 |
1.2.2 关于口岸经济相关的文献 | 第12-14页 |
1.2.3 关于城市扩张相关的文献 | 第14-16页 |
2.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| 第16-22页 |
2.1 基本概念 | 第16-18页 |
2.1.1 城市与城市扩张 | 第16页 |
2.1.2 边境城市及内涵 | 第16-17页 |
2.1.3 口岸与口岸经济 | 第17-18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18-22页 |
2.2.1 区位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集聚经济理论 | 第19页 |
2.2.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4 国际贸易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5 相关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3. 我国边境口岸经济与边境城市发展关系分析 | 第22-32页 |
3.1 边境口岸经济发展概况及相关政策 | 第22-28页 |
3.1.1 形成阶段:民族自救与殖民色彩并存 | 第22-23页 |
3.1.2 起始阶段:地区边贸与国家垄断经营 | 第23-25页 |
3.1.3 发展阶段:边境口岸经济在发展中显露问题 | 第25-27页 |
3.1.4 深化阶段:新形势下沿边口岸经济 | 第27-28页 |
3.2 边境城市的涵义 | 第28-32页 |
3.2.1 边境城市形成机制 | 第28-29页 |
3.2.2 边境城市空间分布 | 第29-30页 |
3.2.3 边境城市发展模式及特点 | 第30-32页 |
4. 口岸经济与边境城市扩张的相互作用分析 | 第32-45页 |
4.1 口岸与边境城市作用类型 | 第32-34页 |
4.1.1 沿海口岸城市 | 第32页 |
4.1.2 沿江口岸城市 | 第32-33页 |
4.1.3 边境口岸城市 | 第33页 |
4.1.4 内陆干港 | 第33-34页 |
4.2 腹地与口岸的关系 | 第34-36页 |
4.2.1 腹地的内涵 | 第34页 |
4.2.2 口岸腹地与边境口岸城市的关联 | 第34-36页 |
4.3 口岸经济对边境城市扩张的效应 | 第36-38页 |
4.3.1 口岸经济作用下的边境城市空间结构 | 第36-37页 |
4.3.2 口岸经济作用下的边境城市产业结构 | 第37-38页 |
4.3.3 口岸经济作用下的边境城市的外向型经济 | 第38页 |
4.4 边境城市扩张对口岸经济发展的作用 | 第38-39页 |
4.4.1 支持、引导口岸的建设与管理 | 第38-39页 |
4.4.2 组织、带动口岸经济的发展与创新 | 第39页 |
4.5 口岸经济与边境城市扩张相互作用的影响因子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5.1 区位因素 | 第39页 |
4.5.2 经济因素 | 第39-40页 |
4.5.3 地缘关系 | 第40页 |
4.5.4 其他因素 | 第40页 |
4.6 口岸经济与边境城市扩张相互作用的定量分析 | 第40-45页 |
4.6.1 研究方法 | 第40-41页 |
4.6.2 数据的选取 | 第41-42页 |
4.6.3 计算过程 | 第42-45页 |
5. 丹东市口岸经济与城市扩张的相互作用实证研究 | 第45-61页 |
5.1 丹东市城市发展状况 | 第45-48页 |
5.1.1 城市发展沿革 | 第46页 |
5.1.2 丹东市城市扩张过程 | 第46-48页 |
5.2 丹东市口岸类型 | 第48-49页 |
5.2.1 陆路口岸 | 第48-49页 |
5.2.2 水运口岸 | 第49页 |
5.2.3 管道口岸 | 第49页 |
5.3 丹东市口岸经济与城市扩张的相互作用关系 | 第49-54页 |
5.3.1 丹东市口岸经济概况 | 第49-50页 |
5.3.2 丹东市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1页 |
5.3.3 口岸经济在丹东城市扩张进程中的作用分析 | 第51-54页 |
5.4 丹东市城市扩张与口岸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 | 第54-57页 |
5.4.1 数据选取 | 第54页 |
5.4.2 数据计算过程 | 第54-57页 |
5.5 研究结果与建议对策 | 第57-61页 |
5.5.1 基本结果 | 第57-58页 |
5.5.2 建议对策 | 第58-61页 |
6.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2页 |
6.1 基本结论 | 第61页 |
6.2 展望与不足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