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广播、电视事业论文--编辑、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

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中的儿童角色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9-11页
第一章 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历史背景与分类第11-17页
    1.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无自主意识下的萌芽阶段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借鉴成人节目的探索阶段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自我认同的发展阶段第12-13页
    2.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分类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以成人真人秀节目为雏形的传统型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表演选秀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野外生存型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益智游戏型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关照儿童心理成长的衍生类型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角色置换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角色体验型第16-17页
第二章 选择与塑造:儿童角色的视觉话语模式第17-21页
    1.定向选择与再塑造在节目制作各阶段的体现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节目前期策划:对儿童形象性格的选择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节目中期录制:对儿童行为与价值观的引导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节目后期剪辑:对儿童角色特征的“再塑造”第18-19页
    2.定向选择思维模式下构成的对儿童角色的单一化表达第19-21页
第三章 互动与悬念:儿童角色的电视叙事策略第21-35页
    1.戏剧化故事呈现与悬念设置:儿童角色内心成长的建构第22-24页
    2.亲子互动的情节安排:儿童角色成长环境的建构第24-26页
    3.多元角色配搭:儿童角色不同定位特征的建构第26-28页
    4.多重冲突设置:儿童角色与外界关系的构建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儿童与环境的冲突是关系构建的前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是关系构建的重要因素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冲突是关系构建的基本点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4 儿童内心的冲突是关系构建的核心第32-35页
第四章 儿童角色塑造中呈现的新形态与存在问题的反思第35-41页
    1.兼容并包与互动主流的新形态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不同类型儿童真人秀的杂糅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以儿童主体向亲子互动转变第35-36页
    2.缺席的本位意识与泛娱乐化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儿童角色特征的削弱:过于依赖成人电视节目的模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中国式儿童角色形象的缺席:过多套用外国成功节目模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错误的价值导向:过度娱乐化的节目内容第38-41页
结语第41-43页
致谢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附录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企业网络社交媒体推广的问题与对策
下一篇:联合站原油脱水监控系统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