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灰基吸附剂在携带床反应器上对汞的吸附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6页 |
1.1 汞污染的危害及排放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1.1 汞的危害及特性 | 第13-14页 |
1.1.2 汞的排放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 国内外汞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21页 |
1.2.1 国内外汞控制技术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2.2 吸附剂法 | 第18-20页 |
1.2.3 燃煤电站汞排放及脱除的影响因素 | 第20-21页 |
1.3 飞灰吸附汞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1.3.1 飞灰对汞的吸附机理 | 第21-22页 |
1.3.2 飞灰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1.3.3 飞灰吸附剂的喷射实验研究 | 第23-24页 |
1.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实验平台 | 第26-35页 |
2.1 实验平台原理 | 第26-27页 |
2.2 实验系统 | 第27-30页 |
2.2.1 实验系统运行 | 第27-28页 |
2.2.2 实验系统组成 | 第28-30页 |
2.3 实验系统设备调试 | 第30-32页 |
2.3.1 温度控制系统 | 第30页 |
2.3.2 吸附剂进料器 | 第30页 |
2.3.3 烟气汞监测系统 | 第30-32页 |
2.3.4 携带床可靠性实验 | 第32页 |
2.4 其它分析使用仪器 | 第32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飞灰样品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5-45页 |
3.1 飞灰样品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3.1.1 飞灰的来源 | 第35-36页 |
3.1.2 不同粒径的飞灰制备 | 第36页 |
3.1.3 飞灰的改性 | 第36页 |
3.2 飞灰的表征 | 第36-43页 |
3.2.1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参数 | 第36-37页 |
3.2.2 微观结构表征 | 第37-40页 |
3.2.3 化学元素组成 | 第40-42页 |
3.2.4 热重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携带床反应器中飞灰对汞的吸附机理研究 | 第45-71页 |
4.1 实验准备 | 第45-47页 |
4.1.1 所需化学试剂及用品 | 第45页 |
4.1.2 溶液的配置 | 第45-46页 |
4.1.3 吸附剂的准备 | 第46页 |
4.1.4 实验步骤 | 第46-47页 |
4.2 评价方法 | 第47-49页 |
4.2.1 吸附剂对汞的吸附效率 | 第47-48页 |
4.2.2 吸附剂对汞的吸附速率 | 第48-49页 |
4.3 不同飞灰对汞吸附的实验研究 | 第49-50页 |
4.4 喷射量及烟气汞浓度对飞灰汞吸附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5 不同试剂改性飞灰对汞吸附能力的实验研究 | 第51-56页 |
4.5.1 两种飞灰改性前后吸附特性对比 | 第51-54页 |
4.5.2 HBr改性飞灰与活性炭的对比 | 第54-56页 |
4.6 不同温度条件下飞灰汞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| 第56-57页 |
4.7 不同停留时间对飞灰汞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| 第57-59页 |
4.8 不同烟气成分对飞灰汞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| 第59-62页 |
4.8.1 SO_2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4.8.2 NO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4.9 不同粒径飞灰对吸附烟气中汞的实验研究 | 第62-66页 |
4.9.1 喷射不同粒径飞灰 | 第63-65页 |
4.9.2 底灰及旋风分离器飞灰研究 | 第65-66页 |
4.10 不同工况下烟气中价态汞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11 本章小结 | 第68-71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5页 |
5.1 本文研究成果 | 第71-73页 |
5.2 本文创新点 | 第73-74页 |
5.3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