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间隙空气流注放电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1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基于流体力学的流注放电模型 | 第11-19页 |
2.1 引言 | 第11页 |
2.2 电子连续性方程 | 第11-14页 |
2.3 负离子的连续性方程 | 第14-15页 |
2.4 正离子的连续性方程 | 第15页 |
2.5 电场泊松方程 | 第15页 |
2.6 流注放电模型中的参数 | 第15-18页 |
2.6.1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 | 第15-16页 |
2.6.2 电子的附着系数 | 第16-17页 |
2.6.3 电子、正负离子的扩散系数 | 第17页 |
2.6.4 粒子间的复合系数 | 第17-18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流注放电模型的偏微分弱形式解法及仿真建模 | 第19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19页 |
3.2 有限元 | 第19-26页 |
3.2.1 弱形式 | 第20-21页 |
3.2.2 弱形式的离散 | 第21-23页 |
3.2.3 弱形式的几何解释 | 第23-26页 |
3.3 流注放电模型的弱形式推导 | 第26-29页 |
3.4 棒板短空气间隙流注放电仿真建模 | 第29-38页 |
3.4.1 几何模型 | 第30-32页 |
3.4.2 选取材料 | 第32页 |
3.4.3 静电场模块 | 第32-33页 |
3.4.4 Weak Form模块 | 第33-34页 |
3.4.5 划分网格 | 第34-36页 |
3.4.6 仿真求解 | 第36-3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41页 |
第四章 棒板短空气间隙流注放电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1-61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粒子浓度及电场分布 | 第41-53页 |
4.2.1 电子浓度分布 | 第41-43页 |
4.2.2 正离子浓度分布 | 第43-46页 |
4.2.3 负离子浓度分布 | 第46页 |
4.2.4 空间净电荷分布 | 第46-48页 |
4.2.5 耦合电场分布 | 第48-53页 |
4.2.5.1 电势分布 | 第48-49页 |
4.2.5.2 电势等位线分布 | 第49-52页 |
4.2.5.3 电场强度分布 | 第52-53页 |
4.3 外加电压极性对流注放电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4.4 棒头半径对流注放电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