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宗教论文--佛教论文--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

慧远《大乘义章》涅槃观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引言第8-14页
    1. 论文选题的缘起第8-9页
    2. 学术界研究回顾第9-10页
    3. 论文诠释的方法第10-12页
    4. 章节安排及概要第12-14页
第1章 净影慧远及其《大乘义章》第14-24页
    1.1 慧远的生平和佛学风格第14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慧远的生平和著述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慧远的佛学风格第19-21页
    1.2 慧远之《大乘义章》第21-24页
第2章 慧远《大乘义章》涅槃观的内涵第24-73页
    2.1 涅槃之名第24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名之探源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名之种别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名之释义第26-39页
    2.2 涅槃之正义第39-6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涅槃之体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涅槃之相第45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涅槃之用第65-68页
    2.3 涅槃之杂义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涅槃与有无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涅槃与生死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涅槃与时位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涅槃与五人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佛地涅槃之一异第72-73页
第3章 慧远《大乘义章》涅槃观对前代诸师的继承与批判第73-102页
    3.1 晋以降至隋代的涅槃义学热第73-74页
    3.2 慧远对前代涅槃观的继承与批判第74-10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慧远与道生涅槃观的同异概述第74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慧远与僧肇涅槃观的同异概述第82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慧远与宝亮涅槃观的同异概述第92-102页
第4章 慧远《大乘义章》涅槃观的学术史意义及其影响第102-108页
    4.1 《大乘义章》涅槃观的承转作用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归纳式的承前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系统化的启后第104-105页
    4.2 《大乘义章》涅槃观的影响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门人的继承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治涅槃的必要第106-108页
结语第108-112页
    1. 对论文总结第108-110页
    2. 检讨得失并展望第110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17页
致谢第117-118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当代中国民间信仰问题研究
下一篇:《悲剧的诞生》的中国接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