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3 张力控制系统简介 | 第16-17页 |
1.3.1 概论 | 第16页 |
1.3.2 张力控制的分类 | 第16页 |
1.3.3 张力控制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4 张力控制策略 | 第17-19页 |
1.5 国内外张力控制的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5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9页 |
1.5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铅片开卷机张力控制系统的分析 | 第21-41页 |
2.1 引言 | 第21页 |
2.2 铅片开卷机介绍 | 第21-22页 |
2.3 铅片开卷机张力控制系统 | 第22-26页 |
2.3.1 铅片张力控制的原理 | 第22-24页 |
2.3.2 影响铅片张力的因素 | 第24页 |
2.3.3 开卷机的工作模式 | 第24-26页 |
2.4 开卷过程中张力的产生及其分析 | 第26-34页 |
2.4.1 张力的产生原理 | 第26-27页 |
2.4.2 浮动张力辊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.3 开卷段过程分析 | 第28-32页 |
2.4.4 切片段递送过程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4.5 纠偏段过程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5 开卷机的惯性力矩 | 第34-36页 |
2.5.1 开卷机惯性力矩的研究意义 | 第34页 |
2.5.2 滚筒液压马达负载力矩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5.3 滚筒惯性力矩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6 卷径计算方法分析 | 第36-39页 |
2.6.1 铅卷直径的计算 | 第37-38页 |
2.6.2 铅卷直径的修正 | 第38-39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铅片开卷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| 第41-51页 |
3.1 铅片开卷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| 第41-44页 |
3.2 液压控制系统参数计算 | 第44-49页 |
3.2.1 开卷段的参数计算 | 第44-46页 |
3.2.2 切片段的参数计算 | 第46-48页 |
3.2.3 纠偏段的参数计算 | 第48-4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电液比例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| 第51-71页 |
4.1 引言 | 第51页 |
4.2 液压执行元件的数学建模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2.1 建模条件 | 第51页 |
4.2.2 液压马达的基本方程 | 第51-52页 |
4.2.3 液压缸的基本方程 | 第52-53页 |
4.3 液压控制元件的数学建模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3.1 建模条件 | 第53页 |
4.3.2 比例放大器的建模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.3 比例电磁铁的建模分析 | 第54页 |
4.3.4 比例溢流阀的建模分析 | 第54页 |
4.3.5 比例减压阀的建模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3.6 比例换向阀的建模分析 | 第55-56页 |
4.3.7 节流阀的建模分析 | 第56页 |
4.4 液压动力机构的数学建模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4.1 阀控液压马达的建模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4.2 阀控液压缸的建模分析 | 第57页 |
4.5 传感器的数学建模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5.1 压力传感器的建模 | 第58页 |
4.5.2 速度传感器的建模 | 第58页 |
4.5.3 力传感器的建模 | 第58页 |
4.6 铅片开卷机电液比例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| 第58-70页 |
4.6.1 开卷段的数学建模与分析 | 第59-65页 |
4.6.2 切片段的数学建模与分析 | 第65-66页 |
4.6.3 纠偏段的数学建模与分析 | 第66-69页 |
4.6.4 铅片开卷机张力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与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五章 基于趋近率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 | 第71-93页 |
5.1 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 | 第71-72页 |
5.2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 | 第72-75页 |
5.2.1 滑动模态的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| 第72-73页 |
5.2.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| 第73页 |
5.2.3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三要素 | 第73-75页 |
5.3 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振 | 第75-76页 |
5.3.1 抖振产生的原因 | 第75页 |
5.3.2 削弱抖振的方法 | 第75-76页 |
5.4 基于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 | 第76-78页 |
5.4.1 滑模面的设计 | 第76-77页 |
5.4.2 滑模控制函数的设计 | 第77-78页 |
5.5 滑模变结构电液比例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| 第78-92页 |
5.5.1 滑模变控制的设计 | 第78-80页 |
5.5.2 电液比例速度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| 第80-87页 |
5.5.3 电液比例张力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| 第87-88页 |
5.5.4 电液比例力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| 第88-9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六章 电液换向阀性能测试 | 第93-105页 |
6.1 引言 | 第93页 |
6.2 伺服系统的构成 | 第93-96页 |
6.2.1 液压泵站 | 第93-94页 |
6.2.2 冷却系统 | 第94-95页 |
6.2.3 测试台 | 第95-96页 |
6.2.4 计算机测控系统 | 第96页 |
6.3 测试软件介绍 | 第96-98页 |
6.3.1 Avant测试分析仪 | 第96-98页 |
6.3.2 软件功能介绍 | 第98页 |
6.4 电液方向阀静、动态测试 | 第98-103页 |
6.4.1 方向阀样本指标 | 第98-99页 |
6.4.2 静态特性测试 | 第99-102页 |
6.4.3 动态性能测试 | 第102-103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5-107页 |
7.1 论文结论 | 第105-106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106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3页 |
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