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8页 |
1.2 抗震设计理念的进程 | 第8-11页 |
1.2.1 一般的抗震设计理念 | 第8-9页 |
1.2.2 结构减震控制理念 | 第9-11页 |
1.3 消能减震结构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4 消能器的类型 | 第12-15页 |
1.4.1 速度型消能器 | 第12-13页 |
1.4.2 位移型消能器 | 第13-14页 |
1.4.3 复合型消能器 | 第14-15页 |
1.5 消能减震建筑工程实例简介 | 第15页 |
1.6 粘滞消能器存在的若干问题 | 第15-16页 |
1.7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粘滞消能器的分析模型与设计要点 | 第17-32页 |
2.1 粘滞消能器的性能 | 第17-20页 |
2.1.1 消能器的材料 | 第17页 |
2.1.2 粘滞消能器 | 第17-20页 |
2.2 粘滞消能器的分析模型 | 第20-25页 |
2.3 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要点 | 第25-28页 |
2.3.1 消能减震结构的优越性和适用范围 | 第25-26页 |
2.3.2 消能减震结构的设防目标 | 第26-27页 |
2.3.3 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要点 | 第27-28页 |
2.4 消能减震结构分析方法 | 第28-30页 |
2.4.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| 第28-30页 |
2.4.2 动力时程分析法 | 第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工程实例与相关参数选择 | 第32-45页 |
3.1 PKPM 结构设计软件简介 | 第32页 |
3.2 工程概况 | 第32-36页 |
3.2.1 工程初步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2.2 设计主要依据及参数设定 | 第33-34页 |
3.2.3 初步设计结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3 EATBS 有限元软件简介 | 第36页 |
3.4 消能结构参数选择 | 第36-44页 |
3.4.1 消能装置的选取与布置 | 第37-40页 |
3.4.2 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的估算 | 第40页 |
3.4.3 设计地震波 | 第40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消能结构与原结构抗震性能的比较 | 第45-74页 |
4.1 振型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2 结构的反应谱分析 | 第46-50页 |
4.3 结构的时程分析 | 第50-73页 |
4.3.1 多遇地震下三种地震波作用时结构的动力反应 | 第50-60页 |
4.3.2 罕遇地震下三种地震波作用时结构的动力反应 | 第60-7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5.1 本文结论 | 第74-75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