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0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选题基本思路 | 第8-9页 |
1.3 主要内容 | 第9-10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8页 |
2.1 消费储蓄理论的演进 | 第10-16页 |
2.1.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| 第10-11页 |
2.1.2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| 第11-12页 |
2.1.3 布朗的广义相对收入假说 | 第12页 |
2.1.4 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| 第12-13页 |
2.1.5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| 第13-14页 |
2.1.6 摩根的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说 | 第14页 |
2.1.7 霍塔克、泰勒的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 | 第14页 |
2.1.8 莱宾斯坦的外部消费效应 | 第14-15页 |
2.1.9 预防性储蓄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2 各国消费储蓄行为差异的文献综述 | 第16-26页 |
2.2.1 基于收入增长、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 | 第16-18页 |
2.2.2 基于社会保障、流动性约束、预防性储蓄动机角度 | 第18-21页 |
2.2.3 基于住房角度 | 第21-22页 |
2.2.4 基于文化差异角度 | 第22-24页 |
2.2.5 基于全面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3 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率决定差异的实证检验 | 第28-47页 |
3.1 各国居民消费率差异的典型事实观察 | 第28-32页 |
3.2 消费和储蓄的决定因素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3 计量模型设定、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| 第35-41页 |
3.3.1 计量模型设定及指标选择 | 第35-38页 |
3.3.2 数据来源和基本统计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4 回归结果及分析 | 第41-47页 |
第4章 一些国家提高居民消费率的经验研究 | 第47-56页 |
4.1 美国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 | 第47-50页 |
4.2 日本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 | 第50-52页 |
4.3 德国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 | 第52-53页 |
4.4 泰国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 | 第53-56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