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市场论文

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模型在我国证券公司的应用研究--以东方证券为例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导论第13-16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4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4-16页
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 第一节 与IFRS9发布相关的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与CAS22的修订与发布相关的研究第18-20页
第三章 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比较第20-28页
    第一节 已发生损失法第20页
    第二节 预期信用损失法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不同立场的相同目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实务中的经验互换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理论模型的可借鉴性第23-26页
    第三节 不同减值模型的优缺点第26-28页
第四章 案例介绍及减值的会计处理第28-45页
    第一节 案例可研究性说明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司业务与信用风险息息相关。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业务模式特殊,受ECL模型影响更大。第28-30页
    第二节 案例公司基本财务状况第30-32页
    第三节 新旧减值模型对比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持有至到期投资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——债券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应收账款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应收利息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其他资产——其他应收款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买入返售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融资融券——融出资金第37页
    第四节 同行业公司对比第37-41页
    第五节 ECL模型对东方证券的影响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利润和资产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业务发展趋势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第43-45页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45-50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45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证券公司应用ECL模型可能面临的挑战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缺乏有效外部评级制度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绩效考核影响实际操作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同业对比缺乏可比性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盈余管理空间增大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监管之间的冲突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监管与报表使用者之间的冲突第48页
    第三节 我国应对ECL模型的策略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证券公司的应对和改变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监管层面应作出的改变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附录A第54-55页
附录B第55-58页
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第58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下的财务舞弊甄别--以舜天船舶为例
下一篇:人人贷平台运营效率提升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