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技术转让税收制度的完善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| 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三、 内容安排 | 第12页 |
| 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| 一、 关于我国技术转让税收制度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二、 关于外国技术转让税收制度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我国技术转让税收制度的现状 | 第15-30页 |
| 第一节 技术转让的定义 | 第15-17页 |
| 一、 广义的技术转让 | 第15-17页 |
| 二、 狭义的技术转让 | 第17页 |
| 第二节 我国现行技术转让税收制度 | 第17-20页 |
| 一、 纳税人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 征税对象及税目 | 第18-19页 |
| 三、 税率 | 第19页 |
| 四、 税收优惠 | 第19-20页 |
| 五、 我国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 | 第20页 |
| 第三节 技术转让税收制度的主要不足 | 第20-26页 |
| 一、 技术转让概念对内对外不统一 | 第21页 |
| 二、 税制结构与实际税负结构不一致 | 第21页 |
| 三、 税率设计过于单一 | 第21-22页 |
| 四、 税收优惠范围较窄 | 第22-26页 |
| 第四节 不足之处的产生原因 | 第26-30页 |
| 一、 市场发展突破传统 | 第27-28页 |
| 二、 技术发展身份转变 | 第28-29页 |
| 三、 立法理念有所滞后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技术转让税收制度的国际借鉴 | 第30-37页 |
|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税收制度 | 第30-34页 |
| 一、 美国的彻底所得税化 | 第30-31页 |
| 二、 西欧部分发达国家的多梯次税率 | 第31-33页 |
| 三、 韩国的广泛优惠 | 第33-34页 |
| 第二节 国际税收协定通用范本中的有关设计 | 第34-37页 |
| 一、 常设机构的认定 | 第35页 |
| 二、 国际技术转让所得形式的归类 | 第35-36页 |
| 三、 预提所得税率 | 第36-37页 |
| 第四章 我国技术转让税收制度的完善建议 | 第37-45页 |
| 第一节 完善的必要性 | 第37-38页 |
| 一、 技术更新加快对流通效率的需要 | 第37页 |
| 二、 身份转变对走出去的需要 | 第37页 |
| 三、 税收激励的优越性使然 | 第37-38页 |
| 第二节 与时俱进转变立法理念 | 第38-39页 |
| 一、 注重技术本身的价值 | 第38页 |
| 二、 注重智力服务本身的价值 | 第38-39页 |
| 三、 注重对流转环节的税收激励 | 第39页 |
| 第三节 具体完善措施 | 第39-45页 |
| 一、 与国际接轨采用广义的技术转让概念 | 第39-40页 |
| 二、 税制结构彻底所得税化 | 第40页 |
| 三、 设计更丰富的税率梯次 | 第40-42页 |
| 四、 拓宽税收优惠范围 | 第42-43页 |
| 五、 加快避免双重征税税收协定的签订 | 第43-45页 |
| 结语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附件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