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省合水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绪论 | 第11-20页 |
一、 选题缘由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 选题缘由 | 第11页 |
(二)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 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三、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15-16页 |
(二) 本文研究的方法 | 第16页 |
四、 研究重点、难点与创新点 | 第16页 |
(一) 重点 | 第16页 |
(二) 难点 | 第16页 |
(三) 创新点 | 第16页 |
五、 概念界定 | 第16-20页 |
(一) 合水县的行政区划 | 第17-19页 |
(二) 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界定 | 第19-20页 |
第一章 农业合作化背景 | 第20-31页 |
一、 社会主义理论 | 第20-21页 |
二、 社会背景 | 第21-24页 |
(一) 农民有互助习惯 | 第21-22页 |
(二)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农业合作实践 | 第22-23页 |
(三)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| 第23-24页 |
三、 甘肃省合水县农业合作化背景 | 第24-31页 |
(一) 合水县革命历史 | 第24-25页 |
(二) 土地改革完成时间较早 | 第25-29页 |
(三) 新的两级分化产生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甘肃省合水县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 | 第31-58页 |
一、 互助组阶段 | 第31-37页 |
(一) 变工队 | 第31-32页 |
(二) 互助组 | 第32-37页 |
二、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| 第37-42页 |
(一) 生产资料投入 | 第38页 |
(二) 劳动成果分配 | 第38-39页 |
(三) 组织机构 | 第39页 |
(四) 生产管理制度 | 第39-40页 |
(五) 地主、富农的入组入社问题 | 第40-42页 |
三、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| 第42-56页 |
(一) 合水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筹建 | 第42-44页 |
(二) 新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| 第44-56页 |
四、 合水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结束 | 第56-58页 |
第三章 甘肃省合水县对互助组和合作社的整顿 | 第58-64页 |
一、 互助组整顿 | 第58-60页 |
二、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整顿 | 第60-62页 |
三、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整顿 | 第62-64页 |
第四章 甘肃省合水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后果和问题 | 第64-69页 |
一、 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| 第64-66页 |
(一) 粮食产量上升 | 第64-65页 |
(二)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与负担下降 | 第65-66页 |
二、 合水县农业合作化运动存在的问题 | 第66-69页 |
(一) 高级社转社太快、规模太大 | 第67页 |
(二) 高级社制度管理困难 | 第67-68页 |
(三) 社内管理经验不足 | 第68-69页 |
结语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后记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