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30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微晶玻璃概述 | 第10-21页 |
1.2.1 微晶玻璃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1.2.2 微晶玻璃的分类 | 第11-14页 |
1.2.3 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2.4 微晶玻璃制备的热力学过程 | 第15-20页 |
1.2.5 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 | 第20-21页 |
1.3 透明微晶玻璃综述 | 第21-24页 |
1.3.1 微晶玻璃的光学透明原理 | 第21-22页 |
1.3.2 透明微晶玻璃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1.4 稀土离子掺杂发光材料 | 第24-28页 |
1.4.1 稀土元素综述 | 第24-25页 |
1.4.2 稀土离子的发光理论 | 第25页 |
1.4.3 影响稀土离子发光的因素 | 第25-26页 |
1.4.4 发光材料的性能参数 | 第26-28页 |
1.5 Ce:Gd_2SiO_5闪烁单晶概述 | 第28页 |
1.6 本工作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实验过程 | 第30-36页 |
2.1 基础玻璃制备 | 第30-32页 |
2.1.1 基础玻璃的组成设计 | 第30页 |
2.1.2 基础玻璃的熔制 | 第30-31页 |
2.1.3 较佳配方基础玻璃结构研究 | 第31-32页 |
2.1.4 微晶玻璃的制备 | 第32页 |
2.2 基础玻璃及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| 第32-36页 |
2.2.1 红外光谱(IR)测试 | 第32页 |
2.2.2 拉曼光谱(Raman)测试 | 第32-33页 |
2.2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分析和选区电子衍射(SAED)分析 | 第33页 |
2.2.4 示差扫描量热法(DSC)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2.5 热膨胀系数曲线分析 | 第34页 |
2.2.6 密度的测试 | 第34页 |
2.2.7 X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2.8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测试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GSO体系高结晶度透明微晶玻璃基础玻璃的制备及结构探索 | 第36-53页 |
3.1 基础玻璃较佳配方的探索 | 第36-37页 |
3.2 较佳配方基础玻璃结构的探索 | 第37-51页 |
3.2.1 x[Gd_2O_3-SiO_2]-(100-2x)B_2O_3系玻璃的形成范围与TEM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2.2 玻璃的密度、摩尔体积和堆积密度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2.3 玻璃的示差扫描量热(DSC)法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2.4 红外光谱(IR)分析 | 第44-47页 |
3.2.5 拉曼光谱(Raman)分析 | 第47-5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较佳配方基础玻璃核化晶化热处理制度的探索 | 第53-66页 |
4.1 较佳配方基础玻璃的晶化与失透行为 | 第53-61页 |
4.1.1 DSC和热膨胀曲线分析及热处理制度的制定 | 第53-54页 |
4.1.2 热处理后较佳配方基础玻璃的失透情况 | 第54-55页 |
4.1.3 热处理后较佳配方基础玻璃的析晶情况 | 第55-57页 |
4.1.4 较佳配方基础玻璃及其核化晶化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(IR)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1.5 较佳配方基础玻璃及其核化晶化试样的SEM和EDS分析 | 第58-61页 |
4.2 讨论 | 第61-63页 |
4.2.1 微晶玻璃的透明光学原理及较佳配方基础玻璃的结构 | 第61页 |
4.2.2 较佳配方基础玻璃在热处理时的失透与析晶行为 | 第61-6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4.4 后续研究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