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风力发电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1 世界风力发电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我国风力发电现状 | 第10页 |
1.3 风力发电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4 大庆地区电网的结构特点 | 第11-13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基础数据及发电机模型 | 第14-28页 |
2.1 基本数据 | 第14-15页 |
2.2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方式 | 第15-16页 |
2.3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及电网运行要求 | 第16-18页 |
2.4 风力发电机模型 | 第18-26页 |
2.4.1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模型 | 第18-25页 |
2.4.2 风电机组的等值 | 第25-26页 |
2.5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示意图和计算条件 | 第26-27页 |
2.5.1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示意图 | 第26页 |
2.5.2 计算条件 | 第26-27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潮流和稳态电压分析 | 第28-47页 |
3.1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停机时的系统潮流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50%出力时的系统潮流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3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满发时的系统潮流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4 N-1静态安全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5 大机组退出运行方式 | 第37-41页 |
3.6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后的稳态电压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7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后的无功电压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7.1 配置原则 | 第44页 |
3.7.2 风电场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| 第44-46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后的动态仿真分析 | 第47-55页 |
4.1 典型阵风 | 第47-49页 |
4.2 典型渐变风 | 第49-51页 |
4.3 随机噪声风 | 第51-53页 |
4.4 风速超出切出风速而切机 | 第53-5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接入系统后电网故障的稳定性分析及电能质量分析 | 第55-65页 |
5.1 新锋甲线发生三相永久性接地故障的稳定性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2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电能质量分析 | 第57-63页 |
5.2.1 分析依据及系统参数 | 第57-58页 |
5.2.2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接入系统谐波电流允许值 | 第58-60页 |
5.2.3 新华厂220kV母线谐波电压限值 | 第60页 |
5.2.4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电压波动和闪变限值 | 第60-61页 |
5.2.5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产生的谐波计算分析 | 第61-63页 |
5.2.6 兴隆、新海风电场产生的电压闪变计算分析 | 第6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6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65-67页 |
6.1 结论 | 第65-66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