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3 国内外文献述评 | 第13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分析 | 第16-25页 |
2.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6-22页 |
2.1.1 概念界定 | 第16-19页 |
2.1.2 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2.2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| 第22-24页 |
2.2.1 主要内容 | 第22-23页 |
2.2.2 具体配套措施 | 第23-24页 |
2.3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必要性 | 第24-25页 |
2.3.1 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| 第24页 |
2.3.2 有利于加深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| 第24页 |
2.3.3 有利于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| 第24页 |
2.3.4 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--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 | 第25-33页 |
3.1 密云区基本情况及收支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2 密云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| 第26-31页 |
3.2.1 建立健全国库管理制度体系 | 第26-27页 |
3.2.2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| 第27页 |
3.2.3 率先启动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改革 | 第27-28页 |
3.2.4 稳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| 第28-29页 |
3.2.5 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 | 第29-30页 |
3.2.6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改革 | 第30-31页 |
3.2.7 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 | 第31页 |
3.3 密云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效 | 第31-33页 |
3.3.1 构建完善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| 第31-32页 |
3.3.2 扩大增强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 | 第32页 |
3.3.3 加速优化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和运转速度 | 第32页 |
3.3.4 提高了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透明度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33-38页 |
4.1 现存问题 | 第33-36页 |
4.1.1 代理机构设置方面 | 第33页 |
4.1.2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构建方面 | 第33-34页 |
4.1.3 国库资金收支过程方面 | 第34页 |
4.1.4 国库存款余额方面 | 第34-35页 |
4.1.5 国库监控机制方面 | 第35页 |
4.1.6 国库改革配套措施方面 | 第35-36页 |
4.2 原因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2.1 公共财政思想不统一 | 第36页 |
4.2.2 财政资金的大量闲置影响改革的顺利实施 | 第36页 |
4.2.3 现行预算机制与国库集中收付要求不相符 | 第36-37页 |
4.2.4 地方财力的匮乏制约改革的推进 | 第37页 |
4.2.5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国内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| 第38-41页 |
5.1 国内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| 第38-39页 |
5.1.1 湖北省..公务卡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| 第38页 |
5.1.2 四川省..零余额基本账户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| 第38-39页 |
5.2 国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| 第39-41页 |
5.2.1 发达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| 第39-40页 |
5.2.2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库管理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| 第40-41页 |
第6章 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措施建议 | 第41-46页 |
6.1 关于代理机构设置方面的措施建议 | 第41-42页 |
6.1.1 将人民银行的法律职责、国库收支具体业务范围上升到法律层面 | 第41页 |
6.1.2 按时足额支付商业银行(农村信用社)代理费用 | 第41页 |
6.1.3 加强对代理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检査监管 | 第41-42页 |
6.2 关于国库单一账户设置方面的措施建议 | 第42-43页 |
6.2.1 对症下药、因时制宜建立科学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| 第42页 |
6.2.2 严格规范零余额账户管理 | 第42页 |
6.2.3 着力推行资金清算,进一步规范账户管理 | 第42-43页 |
6.3 关于国库资金收支过程方面的措施建议 | 第43页 |
6.4 关于国库存款余额管理方面的措施建议 | 第43页 |
6.4.1 进一步提高国库现金余额预测的准确性 | 第43页 |
6.4.2 准确测定国库现金存量的最低目标值 | 第43页 |
6.5 关于国库监控机制方面的措施建议 | 第43-44页 |
6.5.1 调整监管思路,提高监管效能 | 第43-44页 |
6.5.2 开展教育培训,以提高国库人员综合素质 | 第44页 |
6.6 关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配套措施方面的建议 | 第44-46页 |
6.6.1 在法律层面上完善制定国库法律体系和制度办法 | 第44页 |
6.6.2 加快完善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| 第44-45页 |
6.6.3 预算会计制度方面 | 第45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