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供求关系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1页 |
1.4 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理论 | 第12-15页 |
2.1 农村金融抑制理论 | 第12-13页 |
2.1.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| 第12页 |
2.1.2 农村金融抑制与农村民间金融机构 | 第12-13页 |
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产生的“道德风险” | 第13页 |
2.3 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3.1 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理论 | 第13页 |
2.3.2 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3.3 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均衡理论 | 第14页 |
2.4 市场失灵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、问题 | 第15-17页 |
3.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| 第15页 |
3.2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15-17页 |
3.2.1 农村经济投资渠道单一 | 第15-16页 |
3.2.2 融资渠道有限 | 第16页 |
3.2.3 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无序发展 | 第16-17页 |
第四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供求分析 | 第17-30页 |
4.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| 第17-18页 |
4.2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| 第18-24页 |
4.2.1 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产品 | 第18-22页 |
4.2.2 各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产品差异 | 第22-23页 |
4.2.3 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产品 | 第23页 |
4.2.4 两类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差异 | 第23-24页 |
4.3 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 | 第24-26页 |
4.3.1 非生产类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 | 第24页 |
4.3.2 生产类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 | 第24-25页 |
4.3.3 消费类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 | 第25-26页 |
4.4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分析 | 第26-30页 |
第五章 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对策 | 第30-37页 |
5.1 建设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 | 第31-32页 |
5.1.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各项制度 | 第31页 |
5.1.2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体系 | 第31-32页 |
5.2 创新现有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 | 第32-33页 |
5.2.1 建设供需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 | 第32-33页 |
5.2.2 创新抵押制度 | 第33页 |
5.2.3 创立融资租赁中心 | 第33页 |
5.3 推进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化 | 第33-35页 |
5.3.1 正确看待非正规金融市场 | 第33-34页 |
5.3.2 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合法化 | 第34-35页 |
5.4 搭建农村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和转移体系 | 第35-37页 |
5.4.1 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信用体系 | 第35页 |
5.4.2 多方筹资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市场 | 第35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