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非抽样误差基本理论 | 第11页 |
1.2.2 非抽样误差测度 | 第11-13页 |
1.2.3 非抽样误差调整 | 第13-15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调查研究需求分析 | 第17-28页 |
2.1 项目管理概述 | 第17-19页 |
2.1.1 项目概念及其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1.2 项目管理过程 | 第18页 |
2.1.3 项目信息 | 第18-19页 |
2.2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概述 | 第19-23页 |
2.2.1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 | 第19-21页 |
2.2.2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2.3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阶段划分 | 第22-23页 |
2.3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所需调查研究工作 | 第23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基于非抽样误差的调查方法设计 | 第28-46页 |
3.1 调查研究概述 | 第28-32页 |
3.1.1 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征 | 第28-29页 |
3.1.2 调查研究的目的 | 第29页 |
3.1.3 调查研究的程序 | 第29-30页 |
3.1.4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| 第30-31页 |
3.1.5 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2 非抽样误差概述 | 第32-36页 |
3.2.1 非抽样误差 | 第32-34页 |
3.2.2 非抽样误差的特点 | 第34页 |
3.2.3 非抽样误差的产生原因 | 第34-36页 |
3.3 基于非抽样误差的调查方法体系构建 | 第36-45页 |
3.3.1 调查研究目标的确立 | 第36-37页 |
3.3.2 概念框架的构建 | 第37-40页 |
3.3.3 调查研究问题的提取 | 第40-42页 |
3.3.4 调查研究方法的选择 | 第42-43页 |
3.3.5 调查研究效度的保障 | 第43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电力工程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测度与调整 | 第46-67页 |
4.1 电力工程调查中非抽样误差调整的应用范围 | 第46-47页 |
4.2 抽样框误差研究 | 第47-53页 |
4.2.1 抽样框误差分析中的概念关系界定 | 第47-49页 |
4.2.2 丢失单位影响的测度模型及调整方法 | 第49-52页 |
4.2.3 包含非目标单位影响的测度模型及调整方法 | 第52-53页 |
4.3 数据缺失误差研究 | 第53-64页 |
4.3.1 数据缺失误差的测度 | 第54-55页 |
4.3.2 调查单元缺失下的加权调整法 | 第55-56页 |
4.3.3 缺失单元的加权调整 | 第56-60页 |
4.3.4 缺失数据机制划分 | 第60-61页 |
4.3.5 调查项目缺失下的插补调整 | 第61-64页 |
4.4 基于非抽样误差的电力工程调查方法研究结构模型构建 | 第64-6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5.1 结论 | 第67-68页 |
5.2 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2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