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章节设定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2 商业地产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5-21页 |
2.1 相关概念介绍 | 第15-16页 |
2.1.1 商业地产相关概念与比较 | 第15页 |
2.1.2 资产证券化相关概念 | 第15-16页 |
2.2 资产证券化内部原理 | 第16-18页 |
2.2.1 现金流分析原理 | 第17页 |
2.2.2 资产重组原理 | 第17页 |
2.2.3 风险隔离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2.4 信用增级原理 | 第18页 |
2.3 SPV法律形式的选择 | 第18-20页 |
2.3.1 设立SPV时要考虑的因素 | 第19页 |
2.3.2 SPV法律形式的比较与选择 | 第19-2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ZY公司融资需求之必要性与方式选择分析 | 第21-34页 |
3.1 企业外部环境 | 第21-27页 |
3.1.1 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状况 | 第21-23页 |
3.1.2 一线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状况 | 第23-24页 |
3.1.3 企业主要市场区域的发展情况 | 第24-26页 |
3.1.4 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| 第26-27页 |
3.2 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.1 企业基本情况 | 第27页 |
3.2.2 企业经营状况及融资必要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.3 融资渠道模式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.4 融资方式的定性比较分析及结论 | 第29页 |
3.3 群决策理论下的方案选择与定量分析及结论 | 第29-31页 |
3.4 融资模式选择 | 第31-3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ZY公司A项目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| 第34-55页 |
4.1 企业与基础资产情况 | 第34-35页 |
4.1.1 底层基础资产情况 | 第34-35页 |
4.1.2 交易相关方 | 第35页 |
4.2 底层资产的评估 | 第35-39页 |
4.3 交易结构设计 | 第39-47页 |
4.3.1 设计原则及说明 | 第39-40页 |
4.3.2 地产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对比 | 第40-44页 |
4.3.3 具体交易结构设计 | 第44-46页 |
4.3.4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实施步骤 | 第46-47页 |
4.4 现金流预测分析 | 第47-53页 |
4.4.1 收入模式 | 第47页 |
4.4.2 基础资产现金流入情况 | 第47-49页 |
4.4.3 底层资产未来特定期间现金流预测情况 | 第49-50页 |
4.4.4 底层资产租金收入现金流预测的过程和结果 | 第50-53页 |
4.5 相关风险识别与防范 | 第53-54页 |
4.5.1 资产专项计划产品相关风险 | 第53-54页 |
4.5.2 不可抗力风险 | 第54页 |
4.5.3 现金流预测风险 | 第54页 |
4.5.4 其他风险 | 第5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5 ZY公司资产证券化实施保障措施 | 第55-60页 |
5.1 ZY公司内部保障措施 | 第55-58页 |
5.1.1 未来现金流项目的信用管理 | 第55-56页 |
5.1.2 完善内部融资管理制度 | 第56-57页 |
5.1.3 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| 第57页 |
5.1.4 重视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人才培养 | 第57-58页 |
5.2 ZY公司外部保障措施 | 第58-59页 |
5.2.1 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沟通机制的建立 | 第58页 |
5.2.2 搭建信息化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服务平台 | 第58-59页 |
5.2.3 加快资产证券化融资产品的创新 | 第5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1页 |
6.1 结论 | 第60页 |
6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