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5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版本研究成果概述 | 第10-13页 |
第二节 本文选题意义、理论支撑和写作思路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的版本状况和相关问题交待 | 第16-28页 |
第一节 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版本状况和本文的版本依据 | 第16-20页 |
第二节 本文写作的相关问题交待 | 第20-28页 |
第二章 英雄形象的修辞重构 | 第28-60页 |
第一节 中心英雄形象的修辞重构 | 第29-56页 |
第二节 其他英雄的修辞重构 | 第56-60页 |
第三章 反面形象的修辞重构 | 第60-76页 |
第一节 日寇的“异类”编码 | 第60-63页 |
第二节 汉奸的“矮化”编码 | 第63-76页 |
第四章 群众形象以及转化的修辞重构 | 第76-82页 |
第一节 省城广大人民的改写 | 第76-79页 |
第二节 伪军下层士兵的改写 | 第79-82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82-84页 |
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观点 | 第82页 |
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82-84页 |
附录1 | 第84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94-96页 |
致谢 | 第96-10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00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