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8-10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目的、内容、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0-12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3.4 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理论 | 第12-16页 |
2.1 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、处理方法及危害 | 第12-13页 |
2.1.1 城市生活垃圾 | 第12页 |
2.1.2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| 第12-13页 |
2.1.3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 | 第13页 |
2.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、方法及意义 | 第13-16页 |
2.2.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2.2.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方法 | 第14页 |
2.2.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| 第14-16页 |
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16-23页 |
3.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| 第16-18页 |
3.1.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概况 | 第16页 |
3.1.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| 第16-18页 |
3.2 北京、上海、重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| 第18-19页 |
3.2.1 北京、上海、重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概况 | 第18-19页 |
3.2.2 北京、上海、重庆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19页 |
3.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分析 | 第19-23页 |
3.3.1 缺乏强制管理手段和经济管理手段 | 第19-20页 |
3.3.2 缺乏配套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| 第20-21页 |
3.3.3 缺乏垃圾分类责任意识 | 第21页 |
3.3.4 缺乏垃圾分类设施和收集方式 | 第21-23页 |
4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及其借鉴 | 第23-27页 |
4.1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 | 第23-25页 |
4.1.1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 | 第23-24页 |
4.1.2 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 | 第24-25页 |
4.2 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借鉴 | 第25-27页 |
4.2.1 制定严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体系 | 第25页 |
4.2.2 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收费制度 | 第25页 |
4.2.3 提高公众参与度 | 第25-27页 |
5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 | 第27-33页 |
5.1 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法律体系和经济管理制度 | 第27-28页 |
5.1.1 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 | 第27页 |
5.1.2 建立有效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济管理制度 | 第27-28页 |
5.2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| 第28-29页 |
5.2.1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组织机构 | 第28页 |
5.2.2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| 第28-29页 |
5.3 提高全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参与度 | 第29-30页 |
5.3.1 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 | 第29-30页 |
5.3.2 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示范作用 | 第30页 |
5.4 设置科学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和收集方法 | 第30-33页 |
5.4.1 配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垃圾袋 | 第30-31页 |
5.4.2 配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垃圾箱 | 第31页 |
5.4.3 设置科学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 | 第31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