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结扎兔寰枢关节后部静脉丛前后脊髓MRI特点 | 第7-1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7-11页 |
1.1 实验器材设备及实验动物 | 第7页 |
1.1.1 实验器材设备 | 第7页 |
1.1.2 实验动物 | 第7页 |
1.2 实验方法 | 第7页 |
1.2.1 模型的制作 | 第7页 |
1.2.2 检查方法 | 第7页 |
1.3 观察指标 | 第7-10页 |
1.3.1 一般情况观察 | 第8页 |
1.3.2 运动学检查 | 第8页 |
1.3.3 影像学观察 | 第8-10页 |
1.4 统计学处理 | 第10-11页 |
2 结果 | 第11页 |
2.1 一般观察 | 第11页 |
2.2 行为学检查 | 第11页 |
2.3 影像学检查 | 第11页 |
3 讨论 | 第11-14页 |
3.1 急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 | 第11-12页 |
3.2 MRI显示急性脊髓损伤病理变化的价值 | 第12页 |
3.3 急性脊髓损伤时MRI与神经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| 第12-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寰枢外侧关节部影像学测量 | 第16-29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16-21页 |
1.1 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1.2 主要扫描设备和试剂 | 第16页 |
1.3 扫描方法 | 第16页 |
1.4 观察指标 | 第16-21页 |
1.5 统计学分析 | 第21页 |
2 结果 | 第21-22页 |
2.1 椎动脉在寰枢关节部的行程与变异 | 第21页 |
2.2 椎动脉寰枢椎段的四种变异类型 | 第21页 |
2.3 寰椎的观测结果 | 第21-22页 |
2.4 枢椎观测结果 | 第22页 |
3 讨论 | 第22-26页 |
3.1 椎动脉在寰枢椎部的行程与变异 | 第22-23页 |
3.2 手术显露范围及寰枢侧块关节的松解 | 第23-24页 |
3.3 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 | 第24-26页 |
结论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29页 |
综述 | 第29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6-47页 |
附录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