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NO_x、SO_2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| 第10-13页 |
1.2.1 NO_x、SO_2的危害 | 第11页 |
1.2.2 NO_x、SO_2的控制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3 铁脱除 NO 技术 | 第13页 |
1.3.1 技术简介 | 第13页 |
1.3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4 脱硝反应路径的量子化学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4.1 计算软件及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2 微观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5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18-27页 |
2.1 密度泛函理论的介绍 | 第18-20页 |
2.2 两态反应 | 第20-22页 |
2.3 反应势能面 | 第22-23页 |
2.4 活化络合物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5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6 基组的选择和频率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7 计算软件-Gaussian 09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铁原子与 NO 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| 第27-43页 |
3.1 前言 | 第27页 |
3.2 计算方法 | 第27-28页 |
3.3 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9页 |
3.3.1 反应通道一 | 第28-30页 |
3.3.2 反应通道二 | 第30-32页 |
3.3.3 反应通道三 | 第32-34页 |
3.3.4 反应通道四 | 第34-35页 |
3.3.5 反应势能面的交叉点分析 | 第35-39页 |
3.4 反应动力学计算 | 第39-42页 |
3.5 结论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铁簇 Fe_2与 NO 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| 第43-55页 |
4.1 前言 | 第43-44页 |
4.2 计算方法 | 第44-45页 |
4.3 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2页 |
4.3.1 反应通道一 | 第45-47页 |
4.3.2 反应通道二 | 第47-51页 |
4.3.3 反应势能面的交叉点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4 反应动力学计算 | 第52-54页 |
4.5 结论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铁原子与 SO2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| 第55-64页 |
5.1 前言 | 第55-56页 |
5.2 计算方法 | 第56页 |
5.3 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1页 |
5.3.1 Fe+SO_2体系 | 第56-58页 |
5.3.2 Fe+SO_2的反应机理 | 第58-59页 |
5.3.3 沿反应途径的能量变化 | 第59-61页 |
5.4 反应动力学计算 | 第61-62页 |
5.5 结论 | 第62-64页 |
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7页 |
6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
6.2 本文创新之处 | 第65页 |
6.3 研究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利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