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地区社会学论文--农村社会学论文

超越乡土社会:大都市近郊村社共同体研究--以上海市J村为例

论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第一章 导论第11-25页
 第一节 问题的提出第11-12页
 第二节 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2-14页
  一、超越乡土第12-13页
  二、都市村社共同体第13-14页
 第三节 既有研究回顾第14-20页
  一、关于城中村的研究第14-18页
  二、关于村落共同体的研究第18-20页
 第四节 理论视角、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第20-25页
  一、理论视角第20-21页
  二、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第21-23页
  三、样本概况第23-25页
第二章 社区的巨变:从城郊村到都市里的村庄第25-41页
 第一节 征地前后土地结构的变迁第25-30页
  一、征地前的J村土地使用及经济状况第25-27页
  二、城市化征地第27-29页
  三、征地后J村的土地情况第29-30页
 第二节 J村模式:市场兴村之路第30-34页
  一、初步发展:"三场一路"和"建商行"第30-31页
  二、战略转型与全面拓展:J村综合市场第31-33页
  三、深度发展:广告公司和财务公司第33-34页
 第三节 制度升华:社区股份制第34-39页
 第四节 小结第39-41页
第三章 社区股份制经济:都市村社共同体的再造机制第41-47页
 第一节 股民身份:土地权与共同体的再组织第41-43页
 第二节 非正式制度与本土规则的投入:村庄自主治理的折射第43-45页
 第三节 集体资产的重新分配:社区共同体利益的维护第45-46页
 第四节 小结第46-47页
第四章 都市村社共同体的生活逻辑第47-73页
 第一节 生活环境第47-49页
  一、居住第47-48页
  二、道路与交通第48-49页
  三、饮食与服饰第49页
 第二节 公共空间第49-62页
  一、生活型公共空间第50-51页
  二、休闲型公共空间第51-55页
  三、事件型公共空间第55-59页
  四、组织型公共空间第59-62页
 第三节 市民意识第62-72页
  一、农民身份第63-65页
  二、"到上海去"第65-67页
  三、城市人与乡下人第67-72页
 第四节 小结第72-73页
第五章 都市村社共同体的组织结构第73-83页
 第一节 村政府的自治职能第73-78页
  一、制定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,推动社区公共事业建设第73-74页
  二、具备完善的市场治安防空和综合治理能力,保障村民的安居乐业和市场的繁荣稳定第74-76页
  三、提供完备的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较高水准的社区福利的保障,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第76-78页
 第二节 村社的公司体制第78-82页
  一、村办公司第78-81页
  二、公司办村第81-82页
 第三节 小结第82-83页
第六章 结论第83-87页
附录第87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4页
后记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事实抑或规范:马克斯·韦伯政治正当性再阐释
下一篇: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