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

超疏水翅片表面结霜/融霜作用机理与特性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主要符号表第13-1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33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结霜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结霜过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霜层生长的影响因素第17-18页
    1.3 抑霜技术研究现状第18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固体/溶液除湿抑霜技术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外加作用电场/磁场抑霜技术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超声波振动抑霜技术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表面改性抑霜技术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其他抑霜技术第27-28页
    1.4 除霜方法研究现状第28-30页
    1.5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0-31页
    1.6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1-33页
第二章 超疏水翅片表面结霜过程的可视化研究第33-55页
    2.1 翅片表面特性表征理论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液体表面的自收缩现象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固—液界面特性第35-38页
    2.2 结霜/融霜可视化实验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翅片制备与表面特性表征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可视化实验平台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结霜参数的测量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2.3 结霜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霜层生长过程特性对比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结霜初期超疏水翅片表面凝结液滴的自跳跃脱落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霜层生长物性对比第50-5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三章 翅片表面特性对结霜过程影响的理论研究第55-71页
    3.1 翅片表面特性对结霜初期水蒸气凝结的影响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相变驱动力与成核位垒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翅片表面水蒸气的凝结成核密度第58-59页
    3.2 翅片表面特性对凝结液滴生长、冻结及霜层生长的影响第59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凝结液滴的生长速率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凝结液滴冻结及霜层生长第62-66页
    3.3 翅片表面特性对凝结液滴自跳跃脱落的影响第66-7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四章 超疏水翅片表面的融霜过程与机理研究第71-93页
    4.1 融霜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1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翅片表面特性对融霜过程的影响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翅片表面特性对融霜滞留水的影响第76-78页
    4.2 霜层融化的其他影响因素第78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结霜程度(时间)对融霜的影响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融霜温度对融霜的影响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反复结霜/融霜循环与特性第81-84页
    4.3 融霜过程的理论研究第84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于自由能变化的融霜过程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融霜滞留水的预测模型第86-9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91-93页
第五章 超疏水翅片管换热器的抑霜/融霜性能研究第93-117页
    5.1 翅片管换热器结霜/融霜实验第93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超疏水翅片管换热器的制备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翅片管换热器结霜/融霜实验系统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间接测量参数的误差分析第98-101页
    5.2 表面特性对换热器结霜/融霜性能的影响第101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非结霜工况下换热器换热性能对比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换热器结霜性能对比分析第102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换热器融霜性能对比分析第106-111页
    5.3 不同融霜工况对换热器融霜性能的影响第111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初始结霜量对融霜性能的影响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融霜温度对融霜性能的影响第114-116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16-117页
第六章 基于超疏水翅片表面特性的除霜新方法探索第117-135页
    6.1 基于超疏水翅片的除霜新方法及其可视化研究第117-121页
    6.2 除霜原理模型建立与分析第121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凝结液滴吹除模型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凝结液滴蒸发模型第124-126页
    6.3 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可行性分析第126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的构建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抑霜效果分析及能耗对比第128-133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33-135页
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35-139页
    7.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第135-137页
    7.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37-138页
    7.3 研究展望第138-139页
致谢第139-141页
参考文献第141-155页
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55-157页

论文共1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合金耐蚀钢筋的腐蚀行为及耐蚀机制
下一篇:盐分对人工软黏土物理力学行为影响机制与本构模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