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内科学论文--全身性疾病论文--免疫性疾病论文--自身免疫性疾病、结缔组织疾病论文--红斑狼疮论文

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对BV2细胞的活化及其机制的研究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英文缩略语第11-16页
第一部分 SLE患者血清对BV2细胞的活化作用第16-35页
    1 引言第16-18页
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血清收集及处理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细胞培养及分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实验方法第20-25页
    3 结果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SLE患者和健康人血清的基本临床信息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SLE血清对BV2小胶质细胞不具有细胞毒性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SLE血清诱导BV2小胶质细胞“阿米巴样”形态学活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 SLE血清增强BV2小胶质细胞的MHCⅡ和CD86表达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5 SLE血清可以促进BV2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6 SLE血清促进BV2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第31-32页
    4 讨论第32-34页
    5 结论第34-35页
第二部分 明确SLE患者血清激活BV2细胞的有效成分第35-51页
    1 前言第35-37页
    2 方法与材料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血清收集及处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实验分组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实验方法第40-43页
    3 结果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补体灭活不影响SLE血清对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中和TNF-Α和IL-6不影响SLE血清对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 血清IgG-IG鉴定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 SLE血清对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依赖于IgG-IC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 SLE IgG-IC与BV2小胶质细胞结合第48-49页
    4 讨论第49-50页
    5 结论第50-51页
第三部分 SLE患者血清IgG-IC激活BV2小胶质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第51-66页
    1 前言第51-52页
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血清收集及处理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细胞培养及分组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实验方法第55-60页
    3 实验结果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1 SLE血清IGG-IC诱导BV2小胶质细胞TLR9/NF-ΚB信号通路活化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TLR9/NF-ΚB信号通路是SLE血清IGG-IC激活BV2小胶质细胞的重要调节通路第60-64页
    4 讨论第64-65页
    5 结论第65-66页
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83页
综述第83-9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8-9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6-97页
致谢第97-98页
个人简介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促甲状腺激素对脂肪组织补体C1q/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
下一篇:通过toll like receptor 2介导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