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

社会保障支持农村精准扶贫研究--以四川省高县为例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.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选题理由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理由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基本情况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评述第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、内容及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17页
2. 相关概念界定和关键理论问题概述第17-28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贫困定义、类型与成因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贫困、反贫困与社会保障第19-21页
    2.2 社会保障相关理论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保障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国外社会保障理论第23-25页
    2.3 我国农村扶贫历程与社会保障参与概况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社会保障支持农村扶贫变革调整阶段(1978—1985)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社会保障支持农村扶贫探索起步阶段(1986—2000)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社会保障支持农村扶贫制度建立阶段(2001—2010)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社会保障支持农村扶贫功能拓展阶段(2011—至今)第27-28页
3 高县农村贫困现状与扶贫历程第28-33页
    3.1 高县自然资源、经济社会基本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理区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自然资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经济社会第28-29页
    3.2 高县农村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困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高县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高县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高县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第31页
    3.3 高县农村精准扶贫总体概况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“十二五”期间扶贫工作基本情况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“十三五”以来精准扶贫措施第32-33页
4 高县社会保障支持农村精准扶贫现状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4.1 社会保障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目标取向和功能定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目标取向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功能定位第33-34页
    4.2 高县社会保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具体措施及成效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医保扶贫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医疗救助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社保扶贫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生活救助第37-38页
5 高县社会保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5.1 高县社会保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农村低保覆盖率低,兜底作用发挥有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资金支付压力大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养老保险帮扶范围过窄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五保供养力度有待加强第40-41页
    5.2 高县社会保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问题原因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精准扶贫目标模糊错位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社会保障功能定位存在偏差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有待改进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社保投入资金压力大第43页
6 社会保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对策研究第43-48页
    6.1 社会保障参与农村精准扶贫新思路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系统整合社会保障各类资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有效衔接社会保障和扶贫政策第44页
    6.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重视家庭保障职能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发挥土地保障作用第46-47页
    6.3 加强社会保障支持管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强化社保扶贫基金监管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创新社会保障帮扶机制第47-48页
结语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夹江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
下一篇:四川省耕地产能分异特征及主导因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