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8页 |
1.1 稀土发光材料简介 | 第12-13页 |
1.1.1 发光与发光材料 | 第12-13页 |
1.1.2 发光材料的应用 | 第13页 |
1.2 长余辉发光材料 | 第13-17页 |
1.2.1 硫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 | 第13-14页 |
1.2.2 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| 第14-15页 |
1.2.3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| 第15-16页 |
1.2.4 钛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| 第16-17页 |
1.2.5 其他类型的长余辉发光材料 | 第17页 |
1.3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| 第17-20页 |
1.3.1 空穴转移模型 | 第18-19页 |
1.3.2 位型坐标模型 | 第19-20页 |
1.4 SrAl_2O_4:Eu~(2+),Dy~(3+)长余辉发光材料 | 第20-23页 |
1.4.1 SrAl_2O_4:Eu~(2+),Dy~(3+)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特性 | 第20-21页 |
1.4.2 SrAl_2O_4:Eu~(2+),Dy~(3+)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4.3 SrAl_2O_4:Eu~(2+),Dy~(3+)长余辉发光材料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3页 |
1.5 SrAl_2O_4:Eu~(2+),Dy~(3+)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表面包膜研究现状 | 第23-25页 |
1.5.1 包膜种类 | 第23-24页 |
1.5.2 包膜方法 | 第24-25页 |
1.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5-28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1.6.2 创新点 | 第26-28页 |
第2章 SrAl_2O_4:Eu~(2+),Dy~(3+)的Si O2包覆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| 第28-48页 |
2.1 实验原料及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1.1 实验原料 | 第28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2 包覆发光材料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2.3 表征与性能测试 | 第30-32页 |
2.3.1 XRD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2 SEM-EDS分析 | 第31页 |
2.3.3 发光性能测试 | 第31页 |
2.3.4 余辉性能测试 | 第31-32页 |
2.3.5 耐水性能测试 | 第32页 |
2.3.6 热稳定性测试 | 第32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5页 |
2.4.1 XRD分析 | 第32-34页 |
2.4.2 SEM-EDS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4.3 发光性能测试 | 第36-39页 |
2.4.4 余辉性能测试 | 第39-40页 |
2.4.5 耐水性能测试 | 第40-44页 |
2.4.6 热稳定性测试 | 第44-4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3章 SrAl_2O_4:Eu~(2+),Dy~(3+)的热劣化机理研究 | 第48-64页 |
3.1 实验原料及仪器 | 第48-49页 |
3.1.1 实验原料 | 第48页 |
3.1.2 实验仪器 | 第48-49页 |
3.2 热处理机制 | 第49页 |
3.3 表征与性能测试 | 第49-51页 |
3.3.1 XRD分析 | 第49页 |
3.3.2 发光性能测试 | 第49-50页 |
3.3.3 余辉性能测试 | 第50页 |
3.3.4 XPS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3页 |
3.4.1 XRD表征 | 第51-52页 |
3.4.2 发光性能测试 | 第52-57页 |
3.4.3 余辉性能测试 | 第57-60页 |
3.4.4 XPS分析 | 第60-6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4章 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