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5-39页 |
1.1 流感病毒概述 | 第16-30页 |
1.1.1 流感病毒的分类及命名 | 第16-17页 |
1.1.2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组成 | 第17-18页 |
1.1.3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| 第18-29页 |
1.1.4 甲型流感病毒的生活史 | 第29-30页 |
1.2 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 | 第30-33页 |
1.2.1 流感病毒的流行状况 | 第30-32页 |
1.2.2 病毒的变异及进化 | 第32-33页 |
1.3 流感病毒的预防、治疗及诊断手段 | 第33-36页 |
1.3.1 流感病毒的预防及治疗性药物 | 第33-35页 |
1.3.2 流感病毒的传统诊断法 | 第35-36页 |
1.3.3 流感病毒的分子诊断法 | 第36页 |
1.3.4 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法 | 第36页 |
1.4 流感病毒的NP表位研究现状 | 第36-37页 |
1.4.1 NP的表位研究现状 | 第36-37页 |
1.4.2 保守表位的鉴定方法学 | 第37页 |
1.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7-39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69页 |
2.1 主要仪器 | 第39-40页 |
2.2 主要耗材 | 第40-41页 |
2.3 主要试剂与实验动物 | 第41-42页 |
2.4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| 第42-46页 |
2.5 实验方法 | 第46-69页 |
2.5.1 分子克隆及蛋白表达相关操作 | 第46-52页 |
2.5.2 流感病毒的滴度测定 | 第52-53页 |
2.5.3 流感病毒基因的获得和序列分析 | 第53页 |
2.5.4 小鼠的免疫 | 第53-54页 |
2.5.5 融合杂交瘤的制备与筛选 | 第54-57页 |
2.5.6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| 第57页 |
2.5.7 单抗腹水的诱导 | 第57-58页 |
2.5.8 单抗腹水的纯化 | 第58页 |
2.5.9 血凝抑制试验(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ssay,HI) | 第58-59页 |
2.5.10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(ELISA) | 第59-60页 |
2.5.11 免疫渗滤法(Dot-ELISA) | 第60-61页 |
2.5.12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| 第61页 |
2.5.13 NP单抗V区编码序列的测定 | 第61-64页 |
2.5.14 分子模拟与对接 | 第64-66页 |
2.5.15 重组蛋白的透射电镜观察 | 第66页 |
2.5.16 分析型超速离心(沉降速度实验) | 第66页 |
2.5.17 流感病毒对小鼠的感染和组织采集 | 第66页 |
2.5.18 HE染色分析 | 第66-67页 |
2.5.19 免疫组化分析 | 第67-69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69-86页 |
3.1 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单抗的分类 | 第69-74页 |
3.1.1 甲型流感病毒进化分析及代表株的选择 | 第69-70页 |
3.1.2 重组NP抗原的制备及性质鉴定 | 第70-71页 |
3.1.3 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单抗库的分类 | 第71-74页 |
3.2 NP保守线性表位的发现及应用 | 第74-76页 |
3.3 NP保守性构象表位关键性氨基酸的发现及功能性研究 | 第76-82页 |
3.4 人、禽宿主NP抗原性差异的关键位点的发现及应用 | 第82-86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86-90页 |
4.1 甲型流感病毒NP的进化分析及表位鉴定 | 第86-87页 |
4.2 NP的聚体形式分析 | 第87页 |
4.3 人禽宿主差异诊断试剂的开发 | 第87-88页 |
4.4 NP保守性表位鉴定、分析及应用 | 第88-9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9页 |
致谢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