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

基于几何光谱一体化的植株叶绿素反演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3-14页
    1.4 论文组织结构第14-16页
2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16-27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简介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便携式农作物长势分析仪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叶绿素仪第18页
    2.2 实验数据的采集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光谱数据与点云数据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叶绿素含量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株高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叶倾角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方位角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实验数据的预处理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点云数据的去噪第24-27页
3 植株几何信息的获取第27-33页
    3.1 植株株高的获取及验证第27-28页
    3.2 植株叶倾角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叶倾角计算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叶倾角计算结果与检验第29-30页
    3.3 植株叶片方位角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方位角计算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方位角计算结果与检验第31-32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32-33页
4 叶绿素的光谱反演模型研究第33-53页
    4.1 叶绿素含量对植物反射光谱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4.2 叶绿素反演方法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植被指数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偏最小二乘(PLS)回归第36-37页
    4.3 植株叶绿素的光谱反演模型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植被指数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偏最小二乘法第40-42页
    4.4 叶片叶绿素的光谱反演模型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植被指数法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偏最小二乘法第44-46页
    4.5 叶段叶绿素的光谱反演模型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植被指数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偏最小二乘法第48-50页
    4.6 叶绿素含量反演结果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4.7 小结第52-53页
5 分角度叶绿素反演对比分析第53-64页
    5.1 植株叶绿素反演第53-56页
    5.2 叶片叶绿素反演第56-59页
    5.3 叶段叶绿素反演第59-61页
    5.4 分角度叶绿素反演总结第61-63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63-64页
6 总结与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 6.1 研究成果的总结第64-65页
    6.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课题研究情况第70页
已发表论文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的角色发现算法研究
下一篇:The Effect of Magnesium on Calcificaton of Coccolithophore Pleurochrysis Cartera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