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二氧化锰复合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23页
    1.1 铝-空气电池简介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铝-空气电池研究进展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铝-空气电池的原理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铝-空气电池的结构与特点第11-13页
    1.2 空气电极中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概况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贵金属催化剂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尖晶石型氧化物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过渡金属有机螯合物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钙钛矿型氧化物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金属锰氧化物第18-20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-23页
第2章 实验部分第23-31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仪器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试剂第24页
    2.2 α-MnO_2纳米线催化剂的制备第24-25页
    2.3 表征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-射线衍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射透电子显微镜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程序升温脱附TPD第27页
    2.4 电化学测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试样制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测试装置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线性伏安扫描测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循环伏安测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交流阻抗测试第29-31页
第3章 氧还原催化剂的量子化学计算第31-41页
    3.1 计算简介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计算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计算软件和模块的选择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模型构建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计算参数第36页
    3.2 计算结果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能量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态密度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4章 锆掺杂α-MnO_2纳米线的结构及性能研究第41-55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41页
    4.2 锆掺杂α-MnO_2纳米线的制备第41-42页
    4.3 锆掺杂α-MnO_2纳米线的物理表征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XRD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SEM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TEM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XPS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O_2-TPD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4.4 锆掺杂α-MnO_2纳米线的电化学表征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LSV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EIS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4.5 密度泛函(DFT)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5章 钼掺杂α-MnO_2的结构及性能研究第55-69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55页
    5.2 钼掺杂α-MnO_2的制备第55-56页
    5.3 钼掺杂α-MnO_2的物理表征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XRD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SEM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TEM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XPS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5.4 钼掺杂α-MnO_2纳米线的电化学表征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LSV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CV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EIS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6章 α-MnO_2纳米线/碳材料复合催化剂的性能研究第69-75页
    6.1 前言第69页
    6.2 α-MnO_2/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第69-70页
    6.3 α-MnO_2/碳材料水热复合催化剂物理表征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XRD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SEM分析第71页
    6.4 α-MnO_2纳米线/碳材料水热复合催化剂电化学表征第71-72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72-75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5-77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75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5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5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85-87页
致谢第87-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其CO加氢制乙醇和丙烷脱氢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氧化铋新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