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1页 |
1.1 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主要研究技术介绍 | 第17-18页 |
1.3.1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 | 第17页 |
1.3.2 运动目标跟踪技术 | 第17-18页 |
1.3.3 运动目标交接技术 | 第18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章节安排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运动目标提取与检测 | 第21-35页 |
2.1 运动目标检测的经典算法 | 第21-26页 |
2.1.1 光流法 | 第21-22页 |
2.1.2 帧间差分法 | 第22-26页 |
2.1.3 背景差分法 | 第26页 |
2.2 混合高斯的背景差分法 | 第26-31页 |
2.2.1 建立混合高斯背景模型 | 第26-27页 |
2.2.2 判断匹配及更新背景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2.3 生成混合高斯背景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2.4 形态学处理 | 第29-31页 |
2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运动目标跟踪 | 第35-52页 |
3.1 四类跟踪算法综述 | 第35-36页 |
3.1.1 基于特征的跟踪 | 第35页 |
3.1.2 基于区域的跟踪 | 第35页 |
3.1.3 基于活动轮廓的跟踪 | 第35-36页 |
3.1.4 基于模型的跟踪 | 第36页 |
3.2 MeanShift跟踪算法 | 第36-39页 |
3.2.1 建立目标模型 | 第37-38页 |
3.2.2 计算相似度 | 第38页 |
3.2.3 目标定位 | 第38-39页 |
3.3 Camshift算法 | 第39-42页 |
3.3.1 Camshift算法步骤 | 第39-41页 |
3.3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4 改进的Camshift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结合 | 第42-49页 |
3.4.1 SURF特征点匹配 | 第43-46页 |
3.4.2 传统的卡尔曼滤波 | 第46-47页 |
3.4.3 改进的Camshift与卡尔曼滤波融合 | 第47-49页 |
3.5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多摄像机连续跟踪 | 第52-62页 |
4.1 多摄像机同步 | 第52-53页 |
4.2 多摄像机间的目标交接算法 | 第53-55页 |
4.2.1 基于队列的目标交接 | 第53页 |
4.2.2 基于三维坐标信息的目标交接 | 第53页 |
4.2.3 基于视野分界线的目标交接 | 第53-54页 |
4.2.4 基于特征融合的目标交接 | 第54-55页 |
4.2.5 基于模型的目标交接 | 第55页 |
4.3 基于SIFT算法与射影变换的摄像机视野分界线生成 | 第55-59页 |
4.3.1 SIFT匹配算法 | 第56-58页 |
4.3.2 生成单应矩阵 | 第58页 |
4.3.3 生成视野分界线 | 第58-59页 |
4.4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摄像机间运动目标交接 | 第62-80页 |
5.1 传统的基于视野分界线的目标交接算法 | 第62-65页 |
5.1.1 判别目标可见性 | 第62-63页 |
5.1.2 实现目标交接 | 第63-64页 |
5.1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2 改进的基于视野分界线的目标交接算法 | 第65-67页 |
5.2.1 YCbCr颜色空间及直方图匹配 | 第65-66页 |
5.2.3 改进算法步骤 | 第66-67页 |
5.3 自适应目标交接算法设计 | 第67-73页 |
5.3.1 ORB算法 | 第68-69页 |
5.3.2 PROSAC算法 | 第69-70页 |
5.3.3 算法设计描述 | 第70-71页 |
5.3.4 样本权重参数计算 | 第71-72页 |
5.3.5 基于决策树的参数赋值 | 第72-73页 |
5.4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73-7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六章 运动目标跟踪与交接系统设计 | 第80-86页 |
6.1 引言 | 第80页 |
6.2 系统测试环境 | 第80-81页 |
6.2.1 硬件环境 | 第80页 |
6.2.2 软件环境 | 第80-81页 |
6.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| 第81-84页 |
6.3.1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81-82页 |
6.3.2 主要模块设计 | 第82-84页 |
6.4 系统误差分析 | 第84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7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86-87页 |
7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4页 |
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