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压裂管柱流固耦合振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2.1 普通输流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管柱流固耦合振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4 本文技术路线 | 第15页 |
1.5 本文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压裂工况下管柱失效分析 | 第16-22页 |
2.1 压裂管柱井下失效形式分析 | 第16-18页 |
2.1.1 压裂管柱变形失效分析 | 第16-17页 |
2.1.2 压裂管柱表面损伤失效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1.3 压裂管柱断裂失效分析 | 第18页 |
2.2 算例分析 | 第18-21页 |
2.2.1 压裂管柱接箍模型建立 | 第18-19页 |
2.2.2 压裂管柱接箍流场压力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2.3 压裂管柱接箍流场速度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压裂工况下管柱流固耦合振动方程建立及求解 | 第22-36页 |
3.1 压裂工况下管柱流固耦合振动方程建立 | 第22-30页 |
3.1.1 流固耦合振动概述 | 第22页 |
3.1.2 压裂工况下管柱流固耦合轴向振动方程的建立 | 第22-29页 |
3.1.3 压裂工况下管柱流固耦合横向振动方程的建立 | 第29-30页 |
3.2 压裂工况下管柱流固耦合振动方程求解 | 第30-35页 |
3.2.1 特征线法概述 | 第30-31页 |
3.2.2 特征线方程建立 | 第31-33页 |
3.2.3 压裂管柱流固耦合振动方程特征线法求解 | 第33-3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启停泵过程压裂管柱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| 第36-51页 |
4.1 启停泵过程管柱振动边界条件定义 | 第36-37页 |
4.1.1 启泵过程管柱振动边界条件定义 | 第36-37页 |
4.1.2 停泵过程管柱振动边界条件定义 | 第37页 |
4.2 压裂管柱内流速影响分析 | 第37-40页 |
4.3 压裂管柱内液体动压力影响分析 | 第40-44页 |
4.4 压裂管柱轴向振动速度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5 压裂管柱振动轴向附加应力分析 | 第47-5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压裂管柱流固耦合振动有限元分析 | 第51-63页 |
5.1 压裂管柱振动模态理论分析 | 第51-54页 |
5.1.1 压裂管柱轴向振动模态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1.2 压裂管柱横向振动模态分析 | 第53页 |
5.1.3 压裂管柱流固耦合振动模态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2 压裂管柱边界条件设置 | 第54-55页 |
5.3 压裂管柱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| 第55-62页 |
5.3.1 轴向力对压裂管柱固有频率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3.2 内压对压裂管柱固有频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5.3.3 流固耦合作用对压裂管柱固有频率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