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主要符号对照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| 第16-22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16-17页 |
2.1.1 病例来源及分组 | 第16页 |
2.1.2 病例纳入标准 | 第16-17页 |
2.1.3 病例排除标准 | 第17页 |
2.1.4 病例剔除/脱落标准 | 第17页 |
2.2 研究方案 | 第17-19页 |
2.2.1 治疗方法 | 第17-18页 |
2.2.2 观察指标及方法 | 第18页 |
2.2.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8-19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3.1 血液标本的采集 | 第19页 |
2.3.2 标本的检测 | 第19-20页 |
2.3.3 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20页 |
2.4 统计学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5 技术路线图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结果 | 第22-31页 |
3.1 两组偏头痛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1.1 性别、年龄及病程比较 | 第22页 |
3.1.2 民族分布比较 | 第22-23页 |
3.1.3 病情分布比较 | 第23页 |
3.1.4 治疗前两组偏头痛患者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| 第23页 |
3.2 治疗结果分析 | 第23-28页 |
3.2.1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评分比较 | 第24页 |
3.2.2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评分比较 | 第24-25页 |
3.2.3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 | 第25-26页 |
3.2.4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| 第26-27页 |
3.2.5 治疗前后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积分比较 | 第27-28页 |
3.2.6 治疗8周后两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| 第28页 |
3.3 安全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.1 临床不良反应 | 第28-29页 |
3.3.2 辅助检查 | 第29页 |
3.4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-HT、BDNF水平的比较 | 第29-31页 |
3.4.1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-HT水平的比较 | 第29-30页 |
3.4.2 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的比较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31-34页 |
4.1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2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探讨 | 第32-33页 |
4.2.1 血清中5-HT浓度变化 | 第32页 |
4.2.2 血清中BDNF浓度变化 | 第32-33页 |
4.3 本研究不足之处 | 第33-3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附录 | 第39-45页 |
综述 | 第45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