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2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2.1.1 休闲农业 | 第14页 |
2.1.2 休闲农业园 | 第14页 |
2.1.3 “乐活”理念 | 第14-15页 |
2.2 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| 第15-19页 |
2.2.1 休闲农业国外发展现状研究 | 第15-17页 |
2.2.2 休闲农业在我国国内发展现状研究 | 第17-19页 |
2.3 国内外“乐活”理念发展现状研究 | 第19-22页 |
2.3.1 国外“乐活”理念发展现状研究 | 第19页 |
2.3.2 国内“乐活”理念研究现状 | 第19-22页 |
第3章 理论基础研究 | 第22-34页 |
3.1 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| 第22-23页 |
3.1.1 风景园林学理论 | 第22页 |
3.1.2 景观美学理论 | 第22页 |
3.1.3 旅游心理学理论 | 第22-23页 |
3.1.4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| 第23页 |
3.2 “乐活”理念理论基础研究 | 第23-24页 |
3.2.1 “乐活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3页 |
3.2.2 “乐活”理念与乐活文化 | 第23-24页 |
3.3 “乐活”理念与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研究的关系 | 第24-25页 |
3.3.1 目的相一致 | 第24页 |
3.3.2 出发点相同 | 第24页 |
3.3.3 所遵循的观点相似 | 第24-25页 |
3.3.4 小结 | 第25页 |
3.4 “乐活”理念在休闲农业园区景观空间营造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| 第25-26页 |
3.4.1 运动休闲空间应用策略 | 第25页 |
3.4.2 丰富的体验空间应用策略 | 第25页 |
3.4.3 儿童游乐空间应用策略 | 第25-26页 |
3.4.4 休憩场所应用策略 | 第26页 |
3.5 “乐活”理念在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中的表达研究 | 第26-29页 |
3.5.1 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研究中“乐活”理念表达要点提取 | 第26-28页 |
3.5.2 “乐活”理念在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中的表达载体 | 第28-29页 |
3.6 基于“乐活”理念的休闲农业园区功能研究 | 第29-30页 |
3.6.1 科普教育功能 | 第29页 |
3.6.2 生态旅游功能 | 第29-30页 |
3.6.3 运动健身功能 | 第30页 |
3.6.4 农业生产功能 | 第30页 |
3.7 基于“乐活”理念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要点总结 | 第30-34页 |
3.7.1 规划思想 | 第30-31页 |
3.7.2 园区相关规划条件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7.3 休闲农业园区总体景观布局规划 | 第32页 |
3.7.4 交通系统规划 | 第32页 |
3.7.5 园区产业规划 | 第32页 |
3.7.6 园区旅游专项规划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案例分析部分 | 第34-42页 |
4.1 北海道北国牧场 | 第34-35页 |
4.1.1 项目概况 | 第34页 |
4.1.2 牧场特色 | 第34页 |
4.1.3 可借鉴之处 | 第34-35页 |
4.2 田园牧歌生态农业园区 | 第35-36页 |
4.2.1 项目概况 | 第35页 |
4.2.2 园区特色 | 第35-36页 |
4.2.3 可借鉴之处 | 第36页 |
4.3 绵阳小视生态湿地公园 | 第36-38页 |
4.3.1 项目概况 | 第36-37页 |
4.3.2 项目特色 | 第37-38页 |
4.3.3 可借鉴之处 | 第38页 |
4.4 广东英农亲子农乐园 | 第38-42页 |
4.4.1 项目概况 | 第38-39页 |
4.4.2 园区特色 | 第39-40页 |
4.4.3 可借鉴之处 | 第40-42页 |
第5章 基于“乐活”理念的伊川龙润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| 第42-92页 |
5.1 项目背景分析 | 第42页 |
5.2 现状分析 | 第42-51页 |
5.2.1 区位分析 | 第42-44页 |
5.2.2 自然资源分析 | 第44页 |
5.2.3 旅游资源分析 | 第44-45页 |
5.2.4 人文资源分析 | 第45-46页 |
5.2.5 竞合分析 | 第46-49页 |
5.2.6 场地现状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2.7 园区场地地形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3 SWOT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4 总体规划 | 第53-57页 |
5.4.1 规划范围 | 第53-54页 |
5.4.2 规划依据 | 第54页 |
5.4.3 规划原则 | 第54-55页 |
5.4.4 规划理念与目标 | 第55-56页 |
5.4.5 功能定位 | 第56页 |
5.4.6 规划策略 | 第56-57页 |
5.5 分区规划 | 第57-71页 |
5.5.1 功能分区 | 第57-59页 |
5.5.2 交通系统规划 | 第59-62页 |
5.5.3 园区主要景观节点规划 | 第62-70页 |
5.5.4 园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| 第70-71页 |
5.6 产业规划 | 第71-73页 |
5.6.1 产业定位 | 第71页 |
5.6.2 园区相关产业分类 | 第71-73页 |
5.7 旅游专项规划 | 第73-74页 |
5.7.1 旅游口号 | 第73页 |
5.7.2 成人职业体验 | 第73-74页 |
5.7.3 儿童职业体验 | 第74页 |
5.7.4 旅游产品 | 第74页 |
5.8 “乐活”理念在伊川龙润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中的体现 | 第74-92页 |
5.8.1 在规划理念上的体现 | 第75页 |
5.8.2 在园区道路规划中的体现 | 第75页 |
5.8.3 在餐饮方面的体现 | 第75-79页 |
5.8.4 在运动健身空间的体现 | 第79-83页 |
5.8.5 在居住空间上的体现 | 第83-86页 |
5.8.6 在儿童游乐空间的体现 | 第86-88页 |
5.8.7 在园区植物景观的体现 | 第88-92页 |
第6章 结论与不足 | 第92-94页 |
6.1 结论 | 第92页 |
6.2 不足之处 | 第92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