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产众筹法律风险防范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房地产众筹概述 | 第10-18页 |
一、房地产众筹相关概念简述 | 第10-11页 |
(一)众筹的起源 | 第10页 |
(二)众筹及房地产众筹定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房地产众筹在我国发展的基础 | 第11-12页 |
(一)互联网思维对房地产行业的渗透 | 第11页 |
(二)破局房地产库存压力 | 第11-12页 |
(三)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需要 | 第12页 |
三、房地产众筹模式分析 | 第12-14页 |
(一)营销推广型 | 第12-13页 |
(二)投资理财型 | 第13-14页 |
(三)合作建房型 | 第14页 |
四、房地产众筹主体间法律关系 | 第14-18页 |
(一)众筹平台与开发商、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| 第14-15页 |
(二)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| 第15-17页 |
(三)投资者内部之间的法律关系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房地产众筹法律风险之成因探析和研究焦点 | 第18-22页 |
一、法律风险概念阐释 | 第18-19页 |
(一)风险的定义 | 第18页 |
(二)法律风险概念阐释 | 第18-19页 |
二、房地产众筹法律风险之成因探析 | 第19-20页 |
(一)法律滞后对金融创新的制约 | 第19-20页 |
(二)观念异化对时代进步的制约 | 第20页 |
(三)制度缺失对责任分配的制约 | 第20页 |
三、房地产众筹法律风险之着力焦点 | 第20-22页 |
(一)对法律法规的分析 | 第20-21页 |
(二)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分析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房地产众筹法律风险之类型分析 | 第22-32页 |
一、国内房地产众筹的政策规定 | 第22-25页 |
(一)《私募股权融资管理办法》内容简介 | 第23-24页 |
(二)《指导意见》的发布和《管理办法》的修改 | 第24页 |
(三)对与众筹相关的政策的分析 | 第24-25页 |
二、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法律风险 | 第25-27页 |
(一)擅自发行证券的风险 | 第25-26页 |
(二)非法销售房屋的风险 | 第26-27页 |
(三)涉嫌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的风险 | 第27页 |
三、众筹平台自身存在的法律风险 | 第27-29页 |
(一)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 | 第27-28页 |
(二)关联交易的风险 | 第28页 |
(三)资金管理带来的法律风险 | 第28-29页 |
(四)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风险 | 第29页 |
四、投资者面临的法律风险 | 第29-32页 |
(一)合同违约风险 | 第29-30页 |
(二)股权代持及产权纠纷的风险 | 第30页 |
(三)违反房屋限购政策的风险 | 第30-31页 |
(四)退出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房地产众筹法律风险之防范对策与建议 | 第32-43页 |
一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| 第32-35页 |
(一)推进《证券法》的修改 | 第32-34页 |
(二)在《刑法》中区别“众筹”与“非法集资” | 第34-35页 |
(三)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 | 第35页 |
二、房地产开发商合规管理建议 | 第35-37页 |
(一)通过“期权”转化,避免非法预售房屋 | 第35-36页 |
(二)完善房产证券化制度 | 第36-37页 |
三、众筹平台的规范管理建议 | 第37-40页 |
(一)构建独立的第三方平台,防止关联交易 | 第37-38页 |
(二)建立资金托管制度 | 第38-39页 |
(三)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39页 |
(四)严格众筹平台准入制度 | 第39-40页 |
四、投资者风险防范建议 | 第40-43页 |
(一)建立投资人分级制度 | 第40-41页 |
(二)优化项目设计,解决代持股和产权纠纷 | 第41页 |
(三)加强投资风险教育,抑制楼市投机行为 | 第41-42页 |
(四)健全退出机制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