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6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1 HIV 与艾滋病 | 第12页 |
1.1.2 HIV 的生命周期 | 第12页 |
1.1.3 抗艾滋病药物 | 第12-13页 |
1.1.4 HIV 融合抑制剂FB006 | 第13-14页 |
1.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1.3 国内外HIV 融合抑制剂及多肽合成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3.1 HIV 融合抑制剂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2 多肽合成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4 多肽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4.1 高效液相色谱(HPLC)分析法 | 第18页 |
1.4.2 高效毛细管电泳(HPCE)分析法 | 第18-19页 |
1.4.3 SDS-PAGE 电泳分析法 | 第19页 |
1.4.4 质谱(MS)分析法 | 第19页 |
1.5 课题研究目标、内容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、实验方法、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| 第19-22页 |
1.5.1 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5.3 实验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5.4 技术路线与方案 | 第21-22页 |
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2-32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2-25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2-24页 |
2.1.2 仪器设备 | 第24-25页 |
2.2 全保护片段肽合成方法 | 第25-29页 |
2.2.1 片段切点的设计 | 第25-26页 |
2.2.2 全保护片段肽的合成路线 | 第26-27页 |
2.2.3 片段合成各步骤简介 | 第27-28页 |
2.2.4 两种全保护片段肽比较 | 第28-29页 |
2.3 片段缩合制备FB006 的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3.1 反应的基本路线 | 第29页 |
2.3.2 片段间的缩合反应 | 第29页 |
2.3.3 FB006 粗品的切割及处理 | 第29-30页 |
2.4 多肽片段及粗品的分析检测方法 | 第30-32页 |
2.4.1 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 | 第30-31页 |
2.4.2 高效液相色谱/质谱(HPLC/MS)法 | 第31-32页 |
3 方案Ⅰ实验研究 | 第32-46页 |
3.1 切点选择的设计 | 第32页 |
3.2 全保护肽片段的制备 | 第32-36页 |
3.2.1 片段五(PD?-5)的制备过程 | 第32-33页 |
3.2.2 片段四(PD?-4)的制备过程 | 第33-34页 |
3.2.3 片段三(PD?-3)的制备过程 | 第34页 |
3.2.4 片段二(PD?-2)的制备过程 | 第34-35页 |
3.2.5 片段一(PD?-1)的制备过程 | 第35-36页 |
3.3 各片段的合成结果 | 第36-41页 |
3.3.1 片段PD?-5 的合成结果 | 第36-37页 |
3.3.2 片段PD?-4 的合成结果 | 第37-38页 |
3.3.3 片段PD?-3 的合成结果 | 第38-39页 |
3.3.4 片段PD?-2 的合成结果 | 第39-40页 |
3.3.5 片段PD?-1 的合成结果 | 第40-41页 |
3.4 片段缩合 | 第41页 |
3.5 片段缩合结果 | 第41-44页 |
3.5.1 切点4 的缩合反应 | 第41-42页 |
3.5.2 切点3 的缩合反应 | 第42-43页 |
3.5.3 切点2 的缩合反应 | 第43页 |
3.5.4 切点1 的缩合反应 | 第43-4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3.6.1 全保护肽的制备结果小结 | 第44-45页 |
3.6.2 片段间固相缩合结果小结 | 第45页 |
3.6.3 结论 | 第45-46页 |
4 方案Ⅱ实验研究 | 第46-55页 |
4.1 切点选择的设计 | 第46页 |
4.2 全保护肽片段的制备 | 第46-48页 |
4.2.1 片段三(PDⅡ-3)的制备过程 | 第46-47页 |
4.2.2 片段二(PDⅡ-2)的制备过程 | 第47页 |
4.2.3 片段一(PDⅡ-1)的制备过程 | 第47-48页 |
4.3 各片段的合成结果 | 第48-50页 |
4.3.1 片段PDⅡ-3 的合成结果 | 第48-49页 |
4.3.2 片段PDⅡ-2 的合成 | 第49页 |
4.3.3 片段PDⅡ-1 的合成结果 | 第49-50页 |
4.4 片段间缩合 | 第50-52页 |
4.4.1 切点2 缩合反应 | 第51页 |
4.4.2 切点1 缩合反应 | 第51-52页 |
4.5 片段PDⅡ-1 的合成的优化 | 第52-53页 |
4.5.1 取样分析 | 第52页 |
4.5.2 结果讨论 | 第52-53页 |
4.6 切点1 再次缩合反应 | 第53-54页 |
4.6.1 取样分析 | 第53页 |
4.6.2 结果讨论 | 第53-54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4.7.1 全保护肽的制备结果小结 | 第54页 |
4.7.2 片段间固相缩合结果小结 | 第54页 |
4.7.3 结论 | 第54-55页 |
5 方案Ⅲ实验研究 | 第55-63页 |
5.1 切点选择的设计 | 第55页 |
5.2 全保护肽片段的制备 | 第55-56页 |
5.2.1 片段二(PDⅢ-2)的制备过程 | 第55-56页 |
5.2.2 片段一(PDⅢ-1)的制备过程 | 第56页 |
5.3 各片段的合成结果 | 第56-58页 |
5.3.1 PDⅢ-2 片段肽的合成结果 | 第56-57页 |
5.3.2 PDⅢ-1 片段肽的合成结果 | 第57-58页 |
5.4 不同投料比的缩合反应及结果 | 第58-62页 |
5.4.1 投料比1:3 反应结果 | 第59页 |
5.4.2 投料比1:2 反应结果 | 第59-60页 |
5.4.3 投料比1:1.7 反应结果 | 第60-61页 |
5.4.4 投料比1:1.5 反应结果 | 第61-6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4页 |
6.1 结论 | 第63页 |
6.2 展望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