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灾害地质学论文

怒江流域泸水地区地质灾害评价的遥感技术应用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·国内外地质灾害遥感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5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·工作概况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工作进度第17页
     ·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7-18页
第二章 研究区地理地质概况第18-28页
   ·位置与交通第18页
   ·自然地理概况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气候气象第19页
     ·水文水系第19页
     ·植被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状况第20页
   ·地质环境条件第20-26页
     ·地层岩性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地质构造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岩浆岩第22-24页
     ·水文地质特征第24页
     ·工程岩组类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人类工程活动第26页
   ·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第26-28页
第三章 遥感图像处理第28-39页
   ·遥感数据源的选择第28-29页
   ·遥感数据预处理第29-32页
     ·几何校正第29-32页
     ·正射校正第32页
   ·遥感图像增强处理第32-34页
   ·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图像融合的原理及方法第34页
     ·小波变换融合第34-35页
     ·IHS变换融合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主成分变换融合第36-37页
   ·遥感图像的分割与镶嵌第37-39页
第四章 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第39-53页
   ·滑坡信息提取第39-46页
     ·滑坡解译标志第39-41页
     ·滑坡遥感影像特征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滑坡类型解译第42-46页
   ·崩塌信息提取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崩塌堆积体解译第46页
     ·崩塌活动性解译第46-47页
   ·泥石流遥感信息提取第47-51页
     ·泥石流的判译标志第47-49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泥石流解译第49-51页
   ·不稳定斜坡遥感信息提取第51-52页
   ·解译效果分析第52-53页
第五章 孕灾因素遥感信息提取第53-68页
   ·地形地貌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·DEM生成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基于DEM的地形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·地层岩性分析第56-60页
   ·工程地质岩组第60页
   ·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 ·断裂构造的判译标志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断裂活动性解译第62-63页
   ·降雨及水文地质特征第63-66页
     ·降雨条件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·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·植被特征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植被遥感特征第67页
     ·植被指数提取第67-68页
第六章 地质灾害综合解译流程第68-72页
   ·地质灾害与地质条件关系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·解译结果验证第70-72页
第七章 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第72-75页
   ·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第72-73页
   ·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第73页
   ·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内在因素第73-74页
     ·诱发因素第74-75页
第八章 结论第75-77页
   ·结论第75-76页
   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76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附图1:研究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第81-82页
附图2:研究区地表水系解译图第82-83页
附图3:研究区断层解译图第83-84页
附图4:研究区岩性解译图第84-85页
附图5:研究区工程岩组解译图第85-86页
附图6:研究区植被指数提取图第86-87页
附图7:研究区用地分类图第87-88页
附表1:滑坡解译一览表第88-95页
附表2:泥石流解译一览表第95-97页
附表3:不稳定斜坡解译一览表第97-99页
附表4:崩塌解译一览表第99-100页
附录A第100页
 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00页
 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课题情况第100页

论文共10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云南易门狮子山铜矿床基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
下一篇:祥云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