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1章 鹤壁法院民事发回重审案件的数据、特征及问题分析 | 第11-21页 |
1.1 鹤壁中院民事二审案件审理情况 | 第11-13页 |
1.2 五年来不同类型案件结案及发回情况 | 第13-15页 |
1.3 鹤壁中院发回案件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| 第15-21页 |
1.3.1 发回案件数量基本持平,比率呈下降态势 | 第16页 |
1.3.2 发回和调撤结案率逐步接近,改判率大幅下降 | 第16-17页 |
1.3.3 合同案件结案和发回数量大,但权属、侵权案件发回率较高 | 第17页 |
1.3.4 事实、证据原因发回居多,程序问题近年有所增加 | 第17-18页 |
1.3.5 发回案件数量在时间段上表现为前松后紧 | 第18页 |
1.3.6 对于案件被发回,一审法院、法官态度迥异 | 第18-19页 |
1.3.7 案件被发回后的处理情况不容乐观 | 第19页 |
1.3.8 少数案件存在多次发回重审的情况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鹤壁法院民事发回重审案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1 发回重审比例较高,上下级法院均有责任 | 第21-23页 |
2.2 发回率逐年下降,与人情问题关系颇大 | 第23页 |
2.3 权属、侵权案件发回率高,源于信访稳定压力 | 第23-24页 |
2.4 据以发回重审的事由,主观随意性较大 | 第24页 |
2.5 发回数量、时间的差异,源于绩效考核期间 | 第24-25页 |
2.6 对待被发回的态度差异,皆因利益权衡 | 第25页 |
2.7 发回重审的指导意见缺乏约束力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解决鹤壁法院民事发回重审问题的相关建议 | 第26-34页 |
3.1 关于发回重审制度的存废问题 | 第26-29页 |
3.1.1 关于发回重审制度存废的对立观点 | 第26页 |
3.1.2 影响发回重审制度存在合理性的经济价值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1.3 保留发回重审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 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的出路 | 第29-34页 |
3.2.1 修改信访案件追责规定 | 第29页 |
3.2.2 完善法院、法官绩效考核模式 | 第29-31页 |
3.2.3 制定发回重审的统一标准 | 第31页 |
3.2.4 修改发回重审后的程序要求 | 第31-32页 |
3.2.5 明确内部指导函的法律地位 | 第32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致谢 | 第37页 |